——2012年内蒙古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2011年,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从2011年我区经济运行态势看: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在正常区间内逐步回调,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加,逐季回稳巩固的态势已经形成。
2012年,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我国宏观调控趋紧的背景下,我区经济运行应以稳为主,在稳中求进中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和潜在问题,继续推动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风险 平稳增长 环境 机遇
关键词要义:2012年,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性、均衡性复苏的风险有所增加,但由于多年来的发展积累所形成的动力,加之产业转移等各种机遇,国内经济仍可保持平稳增长,这种环境对我区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总体上仍然有利。
今年,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弱化,经济下行风险增大。
尽管如此,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始终存在。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回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尽管宏观调控的效果在我区已开始显现,但也面临诸多制约,突出表现为内需动力不足,投资和消费不乐观。
就投资看,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利润增幅放缓,部分领域投资下行压力明显。其中,受产能过剩、市场、技术等因素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将逐渐趋于理性。同时,由于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资金和劳动力要素流向不合理,实体经济投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另外,民间资金得不到有效释放,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严重不足。
就消费看,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正逐步减弱,汽车、住房消费将延续低速增长。同时,物价高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削弱了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消费规模持续扩张难度增加。受国内形势影响,2012年,随着全国经济稳步回落,我区经济增长也将面临适度放缓的压力。
虽然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相当复杂,但我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今年以来,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增速持续走低,其滞后效应有可能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来影响我区经济发展。但从整体看,国内外新技术、新产业正在孕育突破中,我区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产业转移和城镇化发展加速阶段,这为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竞争力带来了新的机遇。
具体地,我区2012年经济发展的机遇主要来自六个方面:
一是“国发21号文件”的逐步落实,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我区经济主要靠国内需求拉动,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内需求持续扩大,消费结构正在升级,这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我区多年扩大有效投入积蓄的发展势能正在持续稳定释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从发达地区实践看,在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后,GDP扩张呈加速态势,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一般只需要4—5年时间。由此可见,我区经济保持连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较好。
四是从经济发展的支撑动力看,工业是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进入十二五期间,我区围绕“煤—电—用”一体化产业方向,科学布局,力促能源优势高效率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此同时,全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集中开工建设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撑力稳固。
五是从产业转移看,工资等要素价格上涨使得沿海地区的产业在区域成本差异推动下,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12年我区民间投资也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六是从区域发展看,进入十二五期间,东部五盟市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环境正在不断改善,追赶蒙西的步伐提速,全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上述机遇、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说明,我区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经济运行有望在2012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关键词:制约因素 突出问题
关键词要义:尽管我区经济向好的发展势头继续稳固,但在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物价、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等方面还存在制约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虽然我区经济的总体发展势头较好,但2012年经济发展中面对的诸多瓶颈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也亟需引起高度关注——
投资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空间收窄。首先是国家加大能源重大项目审批调控力度,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抑制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同时,受产业配套能力限制,我区目前还无法大规模承接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煤类产业,未来投资快速增长的压力加大。
二是投资资金保障趋紧。货币政策调整缩减了我区投资资金中来自于金融贷款的规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特别是全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加剧了我区投资资金供需矛盾。
三是大项目对投资支撑力度逐步减弱。2012年,随着我区乃至国内投资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进一步转型,能源、基础设施类大项目对我区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四是民间融资非理性增长不容忽视。我区民间融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非规范性,紧缩的货币政策引发了对民间融资的过旺需求,加上监管滞后,致使民间融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中蕴含的问题和风险不断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一煤独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煤炭工业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不少盟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简单的煤炭开采就能产生较高的利润,这不仅使得一些盟市过分依赖于煤炭产业,而且也因此“挤掉”了不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非煤产业的发展空间,这不仅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对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在一些盟市的部分企业所属矿区,煤炭开采中仍然存在粉煤灰、硫铁矿、煤层气等共伴生资源利用率不高和资源浪费现象。
从生产性服务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仍然是我区服务业的主导,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占服务业的比重低,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也甚为紧缺。
物价方面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在国家一揽子物价调控政策作用下,去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出现拐点,之后的9月、10月、11月连续下降,但就物价问题仍不能掉以轻心。
我区物价同全国相比存在滞后效应,预计2012年总体上将呈“先高后低”态势,但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从推动本轮物价上涨的猪肉、蔬菜、粮食等消费品看,由于菜地减少、养殖成本上升等的持续作用,其价格松动的空间较小。此外,通胀预期增强、劳动力成本上升、高货币存量等因素也将支撑物价走高。
今年,我区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改变物价高时不利于种养业发展、物价低时又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不良循环格局。
居民收入方面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一定要缩小我区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提升全区居民收入水平。我区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内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相对较低。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1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就相差109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近78%;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高达1394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节能减排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是:2012年国家将继续坚持从严从紧的原则,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监管和审核力度,这意味着我区节能减排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我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更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资源能源型特征明显。同时,经过十一五期间对落后产能的淘汰,我区目前节能减排的空间缩小,这给我区完成今年目标增加了难度。关键词:
以稳为主 因势利导
优化结构 稳中求进
关键词要义:总量调控政策应以稳为主,抓住经济增长适度放缓的时机,针对经济运行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因势利导,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化解风险,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我区经济运行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在调整优化结构上做足文章,在提升抗风险能力上下功夫,并突出以稳为主,加大力度加以解决。
在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中,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调整产业投资结构。在全力促进煤炭、电力、能源化工及水利、交通等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的同时,要加大对农牧业、城乡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避免单纯的规模扩张和重复建设。
其次是优化投资主体结构,拓宽民营资本投资渠道。要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市政服务、文教、卫生、新兴产业等领域对民营企业的开放程度,创造更为宽松和规范的投资环境,降低民间投资的风险和成本,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跟进的格局。
第三是建议尽快出台《关于促进内蒙古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民间融资主体双方的权力、义务、交易方式、契约条件、期限利率、税收征收、违约责任以及权利保障等,规范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积极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途径,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的“两难”问题。
第四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议把2012年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大发展年。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融资,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在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中,应重点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发展非煤产业。设立非煤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等非煤产业;大力发展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上网分配比例,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二是高效发展煤炭产业。提高煤炭行业准入门槛,加快煤炭企业整合重组,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在稳定煤炭产量的同时,大力实施“煤—电—用”一体化战略,坚持发展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电就地转化率。
三是把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作为反向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突出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研发、工业设计、包装、工程咨询、节能等与特色优势产业密切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
在着力化解物价波动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中,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扩大蔬菜种植和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地产菜供应量,抑制菜价上涨。
二是加强蔬菜调用,建立节日蔬菜储备体系,确保市场供应。进一步落实扶持蔬菜种植和流通优惠政策,降低流通成本。
三是用足用好国家扶持规模化养猪的优惠政策,建设一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厂,着力推进规模化养猪,减轻肉价波动对物价的影响。
四是落实好低收入居民生活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证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基本稳定。
在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中,建议尽快形成完善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企业劳动者报酬的谈判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同意自治区本级和呼和浩特市规范津补贴方案,支持和鼓励其它盟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水平;继续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扩大民生工程覆盖范围和领域。
在着力推进节能减排中,要重点从以下方面努力:在产业规划上以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实现绿色增长;通过建立工业节能源头控制和存量调整机制,对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加强节能监察和考核;通过制定落实上大压小、等量替代、淘汰落后等配套政策措施,促使落后产能尽快退出市场;通过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机制。(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 本文执笔:杨臣华 黄占兵 付东梅 杜勇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