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远谋近施 绘制发展新蓝图新:新起点上看我省科学发展转型跨越之一

时间:2012-01-10 08:53:05   作者:

远谋近施 绘制发展新蓝图

新起点上看我省科学发展转型跨越之一

  2011年最后的一个月,对甘肃来说是极为不寻常的一个岁末。

  ——胡锦涛总书记及其他中央领导对甘肃未来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新的要求。

  “把经济搞上去,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这是党中央对甘肃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是总书记对陇原儿女的殷切嘱托;

  ——中央对甘肃省委主要领导作出重大调整,新任省委书记王三运带领省委班子成员,深入研究,远谋近施,开始绘制甘肃未来的发展蓝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省委省政府迅速部署,全省今年乃至以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工作重点已经确定。

  “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目标的确定,在三九严冬里为甘肃未来跨越发展吹响了振奋人心的集结号,全省上下为之鼓舞,信心百倍;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形势下,初步预计,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同比增长12.5%,经济迈上了高位增长的平台,“十二五”实现开门红;

  ……

  无疑,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站在新起点,就必须“远谋近施,抓实见效。”而这个“谋”,就是谋划甘肃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计。

  在去年12月19日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三运明确指出:“要认真起草好党代会报告,对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既符合甘肃实际,又充分体现民意的发展思路和举措,真正使党代会报告成为指导我省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省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将是甘肃未来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省情再认识

  甘肃正处在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同时又处在艰难的负重爬坡期。描绘甘肃未来蓝图,首先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省情,也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身发展的方位,既要看到我们已取得的成绩,而且,更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全省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一组简单数据来看:

  ——“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

  ——“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总量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1.14%。

  ——“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同比增长12.5%。

  其他方面,诸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近10年年均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

  纵向比,令人倍感鼓舞。全省已处在经济起飞阶段,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当我们把甘肃放在全国,甚至是西部抑或是西北的坐标中来对比,我们又倍感压力。同样有一组数据:

  ——“十五”末,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4%。

  ——“十一五”末,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3%。

  ——与全国相比,在生产总值比重下降0.01%的同时,经济年均增速也由“十五”的快于全国0.7%,变成了“十一五”慢于全国0.06%。

  对于一个拥有2600万人口、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的省份,其经济总量之小显而易见。

  仔细分析,我们还发现,这些年来我省多项重要经济指标都处在全国倒数第一或第二的位置,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都在西部各省平均水平以下。其中,另外一组数据,更令人心情难以平静:

  ——人均GDP水平,2005年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6563元,2010年这一数字已扩大到了13635元;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2407元,2010年则扩大到了5921元;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1275元,2010年则扩大到了2494元。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目前我省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指标只完成了6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2000年至2010年年均进程只有1.73%,今后每年进程要保持在3.4%才能完成既定目标,这等于说,我省以后10年年均进程要比过去几乎翻倍。任务之巨可想而知,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横向比,让我们看到了差距,而且是不小的差距。正如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准确判断:“我省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差距不可怕,怕的是在差距面前麻木漠视,在距离面前四平八稳。认识省情,就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读懂省情,就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赶超意识和忧患意识。

  如果用前瞻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动态的眼光来看,欠发达就意味着有后发优势;我省有后发优势,就意味着具有巨大的赶超潜力,广阔的发展空间,光明的发展前景。

  政策再把握

  谋划甘肃的未来发展,就必须考虑到中央的支持。中央领导明确指出:“甘肃正因为困难的一面,更需要中央的支持,更需要甘肃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这二者缺一不可。

  中央的最大支持,更多的则是体现在政策层面上的支持。王三运书记最近多次强调:“我省所面临的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


从与我省相关的国家普遍层面重大政策来看:

  ——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规划已经启动。支持西部发展的政策处在密集出台期,一批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与我省发展高度关联;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资源能源、与原材料保障、土地与劳动力供应、综合成本等,优势明显;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我省58个县市区纳入国家连片扶贫规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优先向符合条件的特困地区安排。

  ——国家支持重点自然生态保护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等等政策,我省在布局中也具有很强优势。

  从国家量身为甘肃打造的重大政策来看: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长沙城市群之后,与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一起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区。至此,我省有了第一个国家层面经济区的开发地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我省整体被列为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明确给予产业、财政、税务等10条含金量较高的支持政策,明确列入72大类、2133亿元的投资项目。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对国家支持甘肃作了全面安排。

  ……

  政策利好已显露无疑。没有政策我们要到政策是一种能力,但有了政策能够落实好政策更是一种本事。

  如何把握好政策、用好政策,这是目前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全省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各部门重要领导干部必须提升研究谋划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熟悉政策、研究政策、破解政策、紧追政策、落实政策,把国家的政策吃透、吃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我们不能把政策叠加的优势束之高阁,要利用这个优势生发项目、链接项目、滚动做大项目。不要把政策扶持的项目做成夹生饭,更不要把政策放冷了再重新启动,那样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必然是错过政策的最佳施行期。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面对我省拥有的优势与劣势,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我省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创新智慧,是绘制好我省未来发展蓝图的前提。只要全省人民上下一致,继续发扬坚韧不拔、奋发有为、团结协作、无私无畏的精神,全力埋头苦干、奋力赶超,甘肃跨越崛起的目标将完全可以实现。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