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读者向本报反映,在西固区一商场附近,几个回收加工黄金的摊点用硬币加工制作戒指、项链,生意十分火爆。顾客只要提供数目不等的5角硬币,商家便可根据要求打造出黄灿灿的戒指等首饰,而且还不易生锈。为了一探究竟,昨日记者进行了踏访。
现场:小摊生意火爆
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反映的地方有5、6家摊点,每一家小摊点前都是人头攒动,顾客们忙着试戴商家用五角硬币铸成的各类首饰。这些首饰款式新潮,颜色鲜亮和金子看起来没两样,价格却只是真金首饰的小零头。一旁的老板则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收钱,一边招呼新到的顾客。
一位摊主看到记者也在关注这些首饰,连忙热情地推销道:“这些首饰既好看又便宜,最重要的是高仿真,不掉色。”“这怎么卖的?”记者问。旁边一位手里握着5、6条项链的热心女士急忙答道:“是用硬币打的,戒指10元,项链15元,特便宜,买来玩呗。”记者再问摊主:“这样一个戒指大概需要几个硬币,项链又需要几个硬币呢?”摊主说:“5角的硬币一个就能打个戒指,项链也就需要两三个,加工费就在我们零售价格上减去硬币的钱。”当记者称没有带硬币时,老板连忙说那就直接买吧,这都是新款式。
一位老大妈拿着一把5角的硬币前来,想要打个新手镯。这位老板连忙说:“那得等好久呢,我们的款式这么多,大妈您就随便选一个,价格也是30元,折去硬币的钱,给您算27元就行了。还快,一会儿就能给您。”
内情:“硬币”首饰有猫腻
在记者和老板交谈的过程中,顾客络绎不绝,成交量也不少,而老板的熔炼设备却一次也没使用。
在摊点附近,一位做生意的老板告诉记者,这些摊点的生意天天都很火爆,不仅是那些老年人愿意光顾,年轻人来光顾的也不少。李老板还告诉记者,旁边那些一身“金首饰”打扮而且一次买很多“首饰”的妇女大多都是“托儿”,天天都在这附近转悠,看到有购买意愿的顾客就上去套近乎,然后在顾客面前装作特别大方,一次买很多。
随后,记者联系了西固某商城做了十多年首饰加工的陈老板,据他介绍,硬币是镍、铜和铝的合金,而且硬币质地较硬,很难熔化又没有光泽,不太容易打造成首饰。
他说,一般情况下,这些首饰都是批发回来的,成本就是1~2元钱,材质主要是铜镀镍或不锈钢,商贩打着“硬币首饰”的旗号,身价自然就翻了倍。
而记者在网上搜索了大量“硬币首饰”批发的信息后发现,网上的“硬币首饰”报价更低,硬币戒指批发价0.5元一个,女士项链的批发价格则在1~2元,稍粗的男士项链批发价格则在3~4元左右,而且量大的话价格还能更低。
律师:毁损硬币是违法行为
记者了解到,如果“硬币首饰”真是用硬币打造而成,摊贩更是难逃罪责。根据相关法律和条例规定,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变造货币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甘肃德合律师事务所的成震海律师称,人民币是国家的流通货币。《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损害人民币。
人民币的制造、销毁权利专属于国家,任何人都无权擅自销毁,也不允许擅自将其熔化改作他用。因而在人民币上打孔、剪割、熔炼等行为显然是故意破坏、毁损人民币的行为。《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还规定,对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于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成律师同时还提醒说:“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代表着国家的声誉,作为普通消费者,则应该有意识地去维护人民币的法律地位和在市场上的正常流通秩序。不能听信传言,任意毁损硬币,把硬币毁损加工做成首饰或其他物品,同时,若发现这样的商贩应当积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