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徐晓兵:新区项目建设要选商择资又好又快

时间:2012-09-10 11:15:26   作者:

9月8日,兰州市经济合作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重点对兰州新区的政策优势、投资环境、产业布局、发展潜力等进行了推介。会后,市委书记陆武成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的专访时表示,兰州新区能不能加快发展,项目建设是关键,也是有力的抓手。我们会更加注重“选商择资”,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紧盯高端产业,更加注重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好项目,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兰州新区要有选择性地招商,引来的产业和项目都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绝不会“捡破烂”。

  兰州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令许多潜在的投资者刮目相看,也成为承接国家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最有潜力的战略区域,对兰州市自身发展来说,则是一次促进兰州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作为欠发达地区,实行超越式、跨越式发展战略来拉近与发达地区的发展鸿沟是唯一的选项,而在这个选项之上,则有一个“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有选择性地招商”和绝不会“捡破烂”,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发展建设思路,也为新区项目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划下了“硬杠杠”。

  兰州新区确定的四大战略定位是:西部的重要的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这四大战略定位,完全是在紧密贴合兰州自身发展基础之上结合资源优势做出的科学规划。在兰州的工业化进程中,曾今经历过两次战略发展机遇期,一次是“一五”期间,国家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16个投入到了甘肃,使兰州成为“新中国第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奠定了今日兰州的工业化基础。上世纪70年代的三线建设,国家又投入近百亿元把13个大中城市的一批重要项目迁至甘肃,也使兰州成为装备制造业重镇。两次重要的工业化建设将兰州打造成为西北内陆的工业重镇。但不可否认,这些项目在奠定了兰州发展基础的同时,随着发展的推进,也逐渐成为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长期积累的“三高”产业集群,在带来污染的同时,本身也成为了兰州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负担。

  兰州新区肩负承接产业转移的重任,但又“有选择性地招商”,透露出的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

  项目建设是新区发展的抓手,但招商引资决不能饥不择食,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坚守环境保护“硬杠杆”不能松。作为后发地区,又肩负“跳出老城、再造兰州”的历史重任,兰州新区加快发展和赶超任务压力巨大。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却决不允许重蹈一些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不能降低、标准不能放松,坚决防止新上能耗和排放不达标的项目。要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态度,维护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乃至创造一个青山绿水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新区最重要的项目建设课题。

  产业转移和承接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要素的重新组合,它本身就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复制。从这个意义上看,项目建设不“捡破烂”,正是注重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统一性最形象的注解,把“好”与“快”统一起来,把“赶”与“转”结合起来,实现在承接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新区的未来将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共同促进的良性进程。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