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张洞若:“上访”不如“上网”

时间:2012-11-05 10:21:44   作者:

 自称“苗翠花”的女农民,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录制讨薪视频,引起了强烈反响。众多网友认为“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近日,视频策划者现身,讲述前后的过程。策划者称,我认识他们的时候法律程序和上访程序都走完了,没有用,我就想了这个点子。(据10月22日《新京报》)

  女农民模仿外交部发言人讨薪,显然有一种炒作意味。何况,解决问题也不一定非要采用这种极端方式。但是仔细想想,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走这一步呢?用人单位欠薪是事实,“苗翠花”讨薪不成也是事实——对她而言,模仿外交部发言人讨薪,其实更多的出于一种无奈。

  为了畅通信息渠道,我国县级以上政府均设立有信访局,负责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以及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等。但是,由于一味强调“维稳”,如何稳住上访人、让上访者不再上访,俨然成了一些信访部门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个别地方不是想方设法为上访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千方百计打压上访,甚至出现将上访者非法关进拘留所、强制送入精神病院的恶性事件。

  上访无门,只能求助于民间。广泛、快捷的信息传递优势,使网络无疑成为最好的平台。上访者借用这种最能吸引眼球的方式,将相关矛盾置于全社会的目光之下,通过网络曝光、媒体炒作,施加舆论压力,以求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种特殊的“网络上访”现象,近些年之所以层出不穷,原因正在于此。

  “上访”不如“上网”,这样的事实不免令人悲哀。它暴露出一些地方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出群众对一些地方信访工作的不信任。长此以往,法律的尊严何在?政府的公信力何在?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大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切实拿出具体行动,从根本上解决“上访”不如“上网”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只有用事实改变人们的观念,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走正常的法律途径、上访渠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