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邓伟志:做官莫忘焦裕禄

时间:2013-05-23 09:28:12   作者:

焦裕禄离开我们快半个世纪了。但是,焦裕禄的精神并没有过时,相反还应当大力弘扬。广大干部要以焦裕禄为榜样,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奋发图强,知难而进。

  “披着中山装,卡着腰,腰板似乎也没有挺直”,焦裕禄的外在形象并不高大,既没有西装革履,也不见挺胸凸肚。而且,由于带病工作,开会、作报告时,他还常常弯腰顶着肝部。可是,虽然形象“欠佳”,他的讲话却催人泪下,他的报告更催人奋进。

  群众爱听焦裕禄的讲话,并非他的报告抑扬顿挫,而是他不讲“官话”,句句能说到群众的心坎上,乐群众之所乐,忧群众之所忧。因为在焦裕禄心里,官是民的代言人,民众想说的,就是官员要说的。所以,群众的语言就应当是官方的语言,官话首先应当是群众的话。

  时下,一些官员颇为关心自己的外表,既讲究衣着,又注重养颜。这种生活趣味,虽然带来一种“外在美”,却与焦裕禄的“内在美”形成了鲜明对比。“心中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的“内在美”,就是指群众在官员心中所占的分量。分量重,则内在美;分量轻,外表再美,群众眼里,也还是丑。

  “美不美,群众说了算”。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内在美”。

  焦裕禄在处理干群关系上有几句话。他认为干部应当“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经常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请注意他的“时刻”和“经常”,这就是焦裕禄的时间观。现在,很多官员习惯于讲“第一时间”,这当然合乎焦裕禄的时间观。面对突出情况、紧急事件,必须做到“第一时间”,否则,拖延会把小事拖成大事,把局部矛盾拖成全局矛盾。那么,“第二”、“第三”时间呢?也应当“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换言之,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做到“时刻”和“经常”。

  现在,我们爱讲与群众“零距离”,这是一个极好的形容词,巧妙地表达了干群间的关系。问题是,“零距离”之后干什么?是零距离训斥、零距离忽悠,还是零距离服务?焦裕禄的做法是,“卷起裤脚与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住在农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一句话,焦裕禄的空间观就是: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时空观”。

  在兰考县委书记任上,焦裕禄曾起草过一个《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不准搞特殊化。比如,“不准用国家的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不准利用职权到生产队或其他部门索取物资”,“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祝寿吃宴,大放鞭炮,挥霍浪费”。十个“不准”,每一条都是对特权思想的有力批判。这既是焦裕禄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为干部规定的行为“底线”。

  不仅如此。焦裕禄还对干部提出更高要求。他说:“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他认为当干部的必须带头,带一次头胜过一百道“动员令”,胜过念一百遍“重要报告”。因为“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组成的”,这种“特殊”不是“特供”,不是特殊享受,而是特别能奉献。

  “不搞特殊化,特别能奉献”。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干部观”。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