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愿诚信之风留春住

时间:2013-05-23 09:28:44   作者:

又一个春天如约而至。且看街头路边,小区楼院,梨花如雪,迎春燦金,丁香姹紫,桃花嫣红,柳发细叶,草返新绿,一木一草,一叶一枝,无不以蓬勃怒放的生机,忠实而热烈地传报着春天的消息。

  “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自古以来,这种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吹来的季候风,被称为“信风”。风而有信,天道有常,才有春秋分别,夏雨冬雪,这是自然的诚信;由此,人们才能把握节气、不违农时,才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生活秩序。

  这诚信,堪称“地球人”的福祉。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也是自古以来对人的道德要求。“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言出行随,一诺千金,被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社会交往应该秉持的品质,同样也是从业做事的基本原则。

  但是,时至今日,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情形仍然数不胜数,一些人为一己之欲、一时之利将道德束之高阁,将诚信置之脑后,各种瞒天过海、投机取巧的“损招”层出不穷而且花样翻新。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学术造假、学历造假;声名狼藉的以“中奖”相诱、编各种借口骗取汇款的手机短信,以回拨吸费为目的的“一声响”电话;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注水肉、毒馒头,食品安全“红灯”频闪;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产品质量“注水”;霸王条款、合同欺诈,商业服务“打折”……近年曝出的每一个案件都让人触目惊心,许多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甚至丧失了人性良知,毒化着社会道德的风气,腐蚀着社会互信的基石。

  讲诚信,从业做事讲“诚”,待人处事讲“真”,意味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诺必践,不能出尔反尔;意味着出力流汗,诚实劳动,不能投机取巧,不搞歪门邪道;意味着真材实料,不能偷工减料;意味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能短斤少两……讲诚信,往往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坚守和奉献,应该得到坚定有力的理解、信赖、尊重、褒奖、支持、帮助。“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当有人不讲诚信同样能够甚至更轻易地达到目的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恶劣的示范效应,就会有更多的人期望浑水摸鱼,依赖旁门左道;诚信不彰、假恶公行,就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悲剧。

  近日,中央文明委专门部署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要求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这三个重点,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诚然,让诚信回归,一方面靠教育,使讲诚信内化为每个人的操守,能够自觉自律;另一方面还要有约束和“他律”,让不讲诚信的人无机可趁、无缝可钻,让他们“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弄巧成拙,付出代价,并且记录在案,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为此,国家和社会一面要大张旗鼓地褒扬诚信,一面要紧锣密鼓地抓紧建立科学的诚信体系。我们期望不断健全完善诚信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从而强化对失信者的制约,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社会迫切呼唤“信风”——怡人的诚信之风,强劲的诚信建设之风。愿诚信之风随春来,诚信春色长留住,让社会道德之花开得更加艳丽更加芬芳。

  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大大的福祉。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