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牵挂震区却为何“迟”到看望?
至诚大兵
今日清早,门户网站在置顶显要位置刊载了这样习近平在四川芦山看望地震受灾群众的要闻,凤凰网更以《习近平:不论是天灾人祸不让下一代受伤》的醒目标题表达了习近平对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民众的牵挂和关怀。
新华网四川芦山5月21日电(记者李斌、曹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1日下午来到四川芦山看望慰问受灾群众,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
既然习近平如此高度牵挂关怀震区,却又为什么“迟”到看望震区视察呢?请看至诚大兵我的观察分析:
习近平牵挂却“迟”到震区看望,系延续前一届班子的处置方法。习近平对围过来的受灾群众说,地震发生后,我非常牵挂大家。今天屈指算来一个月了,我来看望大家。习近平说这个话,人情味非常浓,言下之意有道歉说明自己“迟”到震区看望的意思。这体现了习近平的光明磊落,也表达了他作为国家主席早就想赶赴灾区视察看望的心情。然而牵挂和关怀也要有区分。前一届班子在处置汶川地震事宜时,也是如此的处置方法,先是当时的总理温家宝前往部署抗震救灾,稍缓后胡锦涛才赶赴灾区看望视察。
习近平牵挂却“迟”到震区看望,为避免帮倒忙干扰抗震救灾。地震发生后,千头万序,需要抓紧处理的问题太多,而且灾区最重要的是抗震救灾。如果习近平在李克强视察部署抗震救灾处,马上再赶赴灾区看望视察,势必形成重叠,而且作为党的总书记、军委主席和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及时视察看望抗震救灾前线的话,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陪同视察、保障视察等都要实质性影响抗震救灾。因此,习近平没有及时视察看望抗震救灾的前线,实际上恰好是关怀牵挂地震灾区的表现,为的是不给灾区帮倒忙,尽量避免干扰抗震救灾。
习近平牵挂却“迟”到震区看望,有利于鼓舞士气振奋民心。经过下个月的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和灾区民众都相当疲劳辛苦,这时候习近平视察看望抗震救灾前线,能够给官兵与民众鼓舞,形成以利再战的氛围,打好抗震救灾的持续战,为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我们夺取了抗震救灾第一阶段胜利,下一步要科学规划、科学重建,重建要尽可能快。我们同舟共济,一起把安全、美丽、放心的美好家园重建起来。这无疑将极大鼓舞地震灾区民心及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等。
习近平牵挂却“迟”到震区看望,有利于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抗震救灾需要科学统筹,在李克强视察灾区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之后一个月,这时候习近平再来视察看望抗震救灾前线,有利于促进抗震救灾前期部署的落实,有利于发现前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更好地抓好抗震救灾工作,有利于灾后重建。21日当晚,芦山县人武部大帐篷灯火通明,习近平在芦山县人武部帐篷会议室召开四川省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习近平说,灾区恢复重建,要科学编好规划,合理定好政策,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抗震救灾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建设美好新家园。这无疑将为地震灾区重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