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调查报告称,其购自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超过七成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
(相关新闻详见昨日本报A16版)
虽然这份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结果尚待进一步证实,但如今一些中药材含农药残留这一问题,却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正视。中药材被称作国粹,在救死扶伤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向为国人所信赖。但近年来所暴露的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却使一些中药材面临信任危机。如果治病的良药反而使人致病,这显然是对这一中华传统医学瑰宝的亵渎。
人们无不推崇地道的中药材,因为那种在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中出产的药材,品质高、疗效好。但现在的一些药材种植户或经销商,似乎早已失却了让药材自然生长的耐心,利益所驱,在滥施农药方面无所不用其极,只求多产出、高收益,至于药材的质量品质,反倒不在其考量之列。中国医学科学院一位研究员曾这样描述其在西南某省的中药材产地的所见所闻:在散户种植田,药农每四五天要全部打一遍农药,每次都是四五种农药混合搭配着打。农药残留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中药材种植户利欲薰心地滥施农药,固然令人侧目,问题在于,国家是否对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作出明确而周详的规制,并由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督实施?遗憾的是,目前在这两方面都乏善可陈。如果连作为对中药质量进行规范管理的国家药典,都对农药的实际应用缺乏明确的规范,又怎怨得药农滥施农药的急功近利行为?国家药典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缺失,是致使“化学农业”模式延伸到中药材种植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若不迅速弥补这种标准缺失,农药使用中的无底线、无门槛,终会使治病救人的中药,成为“药你命”的元凶。
在同仁堂这样的老字号药店里,常用中药材中,居然也检出农药残留超欧盟标准数百倍,这样的事实令老字号名店蒙羞,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中药材的污点。让中药材重放异彩,首先必须使中药材种植中的农药施用有法可依。在统一制定出中药材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的基础上,相关部门才能以此来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广大病患者用上高品质的“绿色药材”,也才可期待。
(屈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