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品德高分取代不了录取考分

时间:2013-06-30 17:21:04   作者:

因高考前25分钟抱起痛经女生送医治疗,四川宜宾考生黄子恒被网友誉为“中国好考生”。鉴于黄子恒平时及高考期间的优异表现,其考分虽未达到四川省三本分数线,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仍决定接纳黄子恒到该校读书。(6月27日宁夏新闻网)

  对于关注黄子恒这位“中国好考生”的人们来说,这样的结果,可能会令其倍感欣慰。好人就该有好报,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这样的观念。在高考前那紧张的氛围中,黄子恒能义无反顾地抱起痛经女生送医,这样的善举确实难能可贵。现在高考放榜了,黄子恒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让这个品德高尚的考生如愿以偿上大学,也就成了一些人善良的心愿。

  此前,黄子恒所在的宜宾市第一中学向全国十多所师范学校发出推荐信,就引发舆论的讨论与质疑。黄子恒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个有道德、勇于担当责任的好学生,但这种“好”更多地是一种品德方面的好,而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毕竟要以分数的高低为标准。如果某考生因其他因素人为地破坏了这种公平,对于其他考生来说显然意味着不公——哪怕这种因素,是为人们所称道的高尚的道德。

  人们的这种认识,体现出一种认知上的理性,即让道德的归道德,原则的归原则,二者需要泾渭分明,互不越界。实际上,有关部门已授予黄子恒“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褒扬他的高尚行为。如果还要将对他的褒扬延伸到高考录取中去,学校不遗余力地向高校推荐,高校打破常规对他破格录取,这样做,是否给人一种将德行当“本钱”,以道德换功名的意味?美好的道德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但道德的楷模若也落入赢家通吃的俗套,轻而易举地博得他人需要费尽心力才能得到的东西,怕是走向有违社会公平的反面了。

  以此来看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破格录取黄子恒,这究竟是对美好道德的推崇,还是对教育公平的损害,着实令人五味杂陈。毕竟,品德高分取代不了录取考分。公平公正是高考须秉持的最基本原则,任何挑战这道公平底线的做法都是应当否定的,即使这种“破格录取”,是以道德的名义公然为之。这所大学以这种方式录取了“中国好考生”,其初衷不可谓不良好,也契合一些人们善良的愿望,但其对高考制度和社会公平的公然冲击和消极影响,怕是大于有限的积极意义,这才是深可忧虑的。 (屈正州)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