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中国主粮净进口有何问题?

时间:2013-07-01 14:12:43   作者:

这几天出了条热闻,就是中国主粮全面进入“净进口”时代,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极度担心。小麦、玉米、水稻三大农作物保持非常大的进口。今年6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832.28万吨,创月度最高水平。

这让人担心中国是不是缺粮,中国的粮食安全会不会出问题?有人质疑中国粮食自给率能否守住95%的政策“红线”,也有人鼓动中国粮食进口“威胁论”。甚至有人再次提出,“中国人只配吃毒大米”。

事实显然并不是表面看到的这样。

主粮为什么进口?从市场规律来看,进口一般是本身国内供不应求,也就是说中国存在粮食缺口。那么中国粮食缺口有多大呢?首先看一组数据:美国农业部估算2010年中国小麦产量为11450万吨,国内的数据显示,国内2010年的粮食产量为11300万吨,差别不大。而中国小麦年消费量又是多少呢?根据统计,2010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折算后相当于10700万吨。也就是说,以当时的小麦年产量是有一定幅度超出国内消费需求的。如果按照这种算法,那么仅小麦而言,并不存在所谓的粮食缺口。其它的主粮也是这种现象。

其实就从最基本的现象来看:主粮的消费量比较刚性不会随意变化,但一方面我国夏粮九连增,另一方面粮食进口却破纪录,这个逻辑显然并不成立。

这有些让人看不懂,唯一能够解释的通这些现象的是,中国的粮食市场包括主粮市场根本不是市场化的。

关键点就在非市场化的储备粮上

中国的粮食储备有多少?以小麦为例,美国农业部报告称中国小麦储备为6000万吨;联合国粮食组织认为中国小麦储备截至到2010年夏季为5500万吨;国内有关机构出示的数据,中国小麦储量至少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我们取中间值5000万吨作为标准,再重新以前文所述的需求供给量计算,就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小麦加收储后的需求有4000万吨左右的缺口,

按照粮食储备要求,中国粮食储备每年以1/3的速度进行轮动,08年中国的粮食储备率是30%,其后经过了几年大幅增长之后,目前虽然没有准确比例,但是必然远远高于这一数字。按照年产值11000万吨计算,30%左右的储备总量,恰恰符合4000万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从这些分析来看,大量收储表面上造成了粮食的技术性紧缺和价格的不断走高。这里还有一个证据:中国从低粮价时代走出来的节奏,恰恰是与08年后国家加大粮食收储力度是正相关的。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主粮市场如果单纯从市场化表面来看的话,那会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那么为什么中国要收储?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粮食补贴比例是比较少的,粮农的收入保证和种粮积极性主要是靠价格刺激,就是高价刺激生产。

所以收储从某种角度上说,已经成为了中国粮食格局的一种逻辑陷阱——中央如果贸然降低收储力度,那么粮食价格必然大幅走低,马上会有大量粮农放弃种粮,别看有那么多储备,到时候中国同样会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这不是危言耸听,1960年大饥荒饿死数千万人的时候,中国粮食并非颗粒无收,其减产幅度也不过才20%。以当代中国,绝对不可以出现打击粮农积极性这种事情。当然收储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如果停止收储,粮价和国际接轨,种粮将面临全部亏损,更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就业压力剧增,这同样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只能不断加大收储力度,市场上国内的粮食边际生产成本只会不断抬高,而这种高成本生产出来的粮食却又主要形成储备,没有投入流通,进而进一步抬高成本。造成国内外粮价不断分化,就像08年之前,中国粮价低于国外,但是粮农种植意愿大幅下降,这就开启了之后的收储力度加大的序幕,国内粮价甚至高于人家送到我们门口的价格。于是,更多进口粮食开始涌入国内市场。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主粮大量进口本身不是问题,并不代表在数量上中国真正的粮食缺口。但一个完全非市场化的缺乏竞争的市场,背后总会给人带来一连串的隐忧。就像咱们中国的主粮市场,问题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如果从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看,中国在粮食生产上是没有任何比较优势的,要是没有政府干预,中国的粮食产量应该大幅下降才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是经济作物,而不是对土地消耗很大的主粮作物。然而目前中国所走的种植路线却又是与国际市场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中国这种托市政策越来越难进行下去。

就像现在,为了避免收储的粮食托市政策流产,政府开始不断在原有政策上打补丁——比如搞进口粮食配额制度。进口粮食配额制度,意味着中国粮食进口受到政府方面的严格管制,进口多少,如何分配都有严格限制。这种补丁类型的政策,在保护了粮农的利益同时,让中国的粮食种植陷入了低竞争低效率,重产量轻质量的泥潭中。可见,脱离了市场竞争机制,质量问题往往就会凸现,就类似于几个月前毒大米事件的爆发,反应的都是这种问题。

更有甚至,不少人提出主粮的转基因化。笔者认为,转基因应用在其它作物上可能还有经济价值,但应用到主粮上那太危险。

眼前,在美国,转基因粮食最大的消费对象,除了穷人外,就是牲口和动物。从技术上看,转基因食品和袁农平的杂交水稻不是一个概念,所谓的转基因是在基因链上对物种实施改变,改变后的物种是一个新的物种,是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打个通俗的比喻:黑人和白人杂交出来的还是人,但是如果改变人体基因链,就有可能制造出来的不是人而是猴子或者新的物品。转基因大豆不是大豆,他只是长的像大豆。至于这个大豆能不能食用,有没有危害,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都不清楚。人类在大自然繁衍了上千万年,食品都是大自然赐予的,如果在主粮上应用这种还未确定的技术的话,风险性太大。可惜的是眼前,这种应用已经在中国部分地区开始。

以上的观点仅供参考,不管怎么说,想要真的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是当务之急!(许一力)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