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当天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备受外界瞩目。习对毛泽东以及毛时代的评价,与前任中共领导的表述不尽相同,其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源头追溯到毛时代,尤其值得玩味。
习近平的讲话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12次,当中包括赞颂毛泽东“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他还提到中共“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挫折”,毛泽东从失误教训中深刻认识到,“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习近平如此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关系值得关注,因为根据中共过去的诠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的,而“邓小平理论”的定义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习近平意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头推前,这在不久前发布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更加明显。年谱将1956年视为非常重要的一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从这一年的《论十大关系》开始,也就是借鉴前苏联的经验教训,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而开辟这条新路的奠基者是毛泽东。年谱主编逄先知认为《论十大关系》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还不忘指出邓小平对它的评价很高。
习近平在讲话中也三次提到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肯定,包括“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以及“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解决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指出:“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对此,外界普遍解读为习为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开脱。然而,如果说在历史逆境中遭遇挫折,以及“前人”指的是毛泽东,谁又是那位在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的“后人”?习显然是指邓小平。
除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源头推前,以及提出“顺境逆境论”,对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习近平也认为“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以上这些表述,不免会让人觉得习近平有意要“扬毛抑邓”,一方面把毛泽东的功绩归还给毛,一方面把邓小平从神坛拉回地坛。
网上一篇评论认为,“扬毛抑邓”的个中原因除了习近平借机展露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政治抱负,也可能与习仲勋有关。评论认为,“改革开放”的概念并非由邓小平所创,而是习仲勋第一个提出。邓只是支持了习仲勋的提议,并交由习仲勋去实践。通过对毛泽东的重新评价,习希望世人对中国崛起归功于何也能展开讨论和重新评价。
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提出要在“新形势”下运用毛泽东思想。他提到这一点时并非一笔带过,而是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要素,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展开论述,篇幅占整个讲话的三分之一多。在去年的十八大上,媒体广泛关注中共将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有的甚至猜测毛泽东思想会从党章中删去。习这次的讲话无疑是要宣示在执政期贯彻毛泽东思想,也是他上台以来一系列政治动作和表态的清晰印证。(西部企业信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