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驻省办,阐明“不作死就不会死”
背景: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意见,要求精简整合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明确提出撤销县级政府驻本省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撤销市、县两级政府职能部门驻本省省会城市办事机构。同时,推进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向社会力量购买住宿、用餐、用车等服务。
京华时报发表铁永功的观点:清理驻省办,要借鉴清理驻京办的经验教训。除了明确哪些要撤、哪些能留之外,还要防止一些驻省办撤而不退,换个马甲继续“潜伏”。有的变身宾馆饭店,有的改称“在某地人员联络服务中心”,还有的藏身于民宅,不挂牌、不公开身份。要真正管住各种派驻机构,必须消除其存在的环境。其中主要是弱化地方在跑审批、要项目和迎来送往的需求,明确地方的权力界限,改革过度集中的资源分配模式,更多让市场机制发挥效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在推行简政放权和行政体制改革,为整治滥设派驻机构提供了条件。驻省办还有一项重要功能也不容忽视,就是服务前来公干的当地领导。在裁撤驻省办的同时,国管局要求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经费支出,实行公务接待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从财政预算和人员编制上限制违规设立派驻机构,才是治本之策。这要求地方加快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建立真正的公共财政。
小蒋随想 :从撤销驻京办,到撤销驻省办;从“八项规定”要求简化接待,到取消副部级以下公车……由此,公款大吃大喝被遏制,公车腐败被狠刹,隆重的迎来送往被大大消除,这一切无不反映出高层限制权力、反腐倡廉、勤俭节约的坚定决心。简言之,整顿吏治、严格监督、依法行政已是新常态。如果某些人“不适应”,甚至还试图博弈变通进行对抗,只能说犹如螳臂挡车,不轨行为与违纪干部被群众举报、受纪检与法律惩处的例子已不胜枚举。或许,在撤销驻省办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人搞小动作。对此,我们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怀有侥幸心理、以身触犯规定与法律者必将自食苦果。李克强总理说“权力不能任性”,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反腐倡廉上“大家都很任性”。
城市假花有赞有喷,谁代表“真民意”?
背景:近日,市民发现,吉林市吉林大街与滨江中路交汇处的路口处,增添了30多个形似“油麦菜”的绿色塑料假花盆景花卉,有市民说:“弄了这么多盆的塑料假花,看起来还真像油麦菜,可就是吃不到啊,感觉真是有点浪费了。”也有许多网民斥之为“造假”、“作秀”。
中国青年报发表胡子民的观点: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见假花就想到作假。虽然假花也是假,但作这样的假与应付检查的假有本质上的区别。大凡作假都有一定的目的,吉林大街的这些“假”到底是为何而做,搞清楚原委再做判断也不迟,弄清楚目的再决定该骂还是该赞也不晚。从图片新闻的报道中不能看出,弄这些假花假草是为了迎接检查或者是有首长驾到。没有这样的目的,我们且看作是为视觉享受而为之吧。3月,我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到积雪仍然覆盖街道,整个城市处于白茫茫一片之中。在这样雪白的环境里,突然增添一抹绿色,是不是会给人惊喜,让人精神为之振奋?万绿丛中一点红是美,茫茫雪原一点绿又何尝不是美?追求美的享受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我们的城市不但要允许追求美,还应该创造美供市民观赏、品鉴。赏心悦目就好,管它是真是假呢。不要吹毛求疵,更不要胡乱批评,给白雪的世界添点绿色是有必要的。
小蒋随想 :上文在网上引发了一些人的争议。有人说,“3.15”刚结束,就整出“管它是真是假”,难道明目张胆支持造假?这说明,对于塑料绿植究竟是“赏心悦目”,还是“自欺欺人”,不同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看法。而在这背后,一些人是出于对政绩工程“表面光”的愤懑,对各种假嗤之以鼻,没准还想挖出“问题干部”。还有人则希望“大家都活得简单点,别把所有事都想那么复杂”。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可以自称是“民意”。这里也引出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民意?在媒体上发篇文章、在网上发个帖子,就能说“代表民意”吗?若此,恐怕会有另一些持不同意见者觉得“被代表”。这种事也值得管理者思虑,究竟应如何看待和处理各种“民意”。(西部企业信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