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黄河评论

王立新论史:没文化还强大的政权命短不足惜

时间:2015-12-11 17:24:43   作者:

原标题:秦国历史究竟该如何评价?

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往往以野蛮民族战胜文明民族而告终,但就在野蛮民族战胜文明民族的过程中,它却被文明民族的文明所征服。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话语。

以秦国的文化身份而论,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一直被中原和东方各诸侯国所小视。秦穆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其实有些担待不起。因为当时秦国所霸,只是西戎地带,也就是它周边的少数部族。这些当时的小部族,文化落后,组织力量也不强。秦穆公只是霸西戎,不是霸中国,没有在当时的“中国”境内造成大的影响,并未真正进入当时“主流中国”的主要视域之中去。秦孝公不想被“中国”看成是蛮夷,要跻身于文明的诸国之林,任用商鞅,实施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秦王嬴政的手上,攻灭了“山东各国”,猎得了“中国”全境。但它在文化上,当时依然较被攻灭的诸国落后很多。它能“吞二周而亡诸侯”,跟它的野蛮和嗜杀有很大的关系。 

史载长平之战后秦坑杀赵降卒四十万。图为长平古战场尸骨坑局部。

没有文化积累的政权和国家,虽然在文明程度上不及其它拥有文明历史的国家,但野性相对更足。在城防不够坚固的冷兵器时代里,这种野性就是战斗力,就像成吉思汗的蒙古一样。

契丹辽国能够欺辱大宋,金国却能灭了它;金能灭辽,背后的蒙古也能比较轻易地把它灭掉。一个比一个野蛮,一个比一个凶悍。这种情况在冷兵器时代,几乎就是一个法则。不是谁失败了谁就孱弱,更不是谁战胜了,谁就先进。胜败跟好坏、善恶完全不是一回事。当然,我们谁都希望善者胜利,文明程度高的胜利,这是我们的好心。可历史的前行,尤其是在私有制的时代里,推动历史演进的常常是邪恶的力量——人类自私的贪欲,而不是正义的力量。这是黑格尔的说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予充分肯定的经典理论。

后起的文明程度不高的国家政权,既然没有足以自豪的文明积累,它就可以不在文化取胜上面耗费心思,负担相对轻一些。精神上既不能取胜,它会用更加简捷的方式去争取出头露脸——追求在物质上的强大。而追求物质上的强大,多半出于功利主义的考虑。这种考虑一旦可以给自己带来实际的益处,比如技术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长,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战争中的胜率高等。以美国为例,为什么美国能够在二百多年间成为强大的国家,跟它没有必要的文化积累肯定有关系。美国的文化,起初都是外来的。它没有文化上的自豪,所以必须创造“新文化”。它要想在世界上获得文明国家的承认,只能首先通过物质方面的发展。这种内在要求,促使他们走上“效益主义”的道路,不顾及(也没什么可以顾及的)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单纯追求经济实力的增长,追求技术上的领先,追求在战争中的优势地位等等。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功利主义的盛极流行。所以,美国是现代功利主义的重要策源地。中国也有功利主义,当下正在愈演愈烈,但是中国的功利主义,跟美国的功利主义不一样。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所以中国的功利主义总是羞羞答答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而美国的功利主义,则是赤裸裸的,毫无掩饰和顾忌的,所以才会在短近的期间内获得实力上的发展,就像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样。 

美国国土的扩张(资料图)

但是,功利主义的特点是只在眼前,不在未来;只在自家,不在大家;只在实惠,不在价值。由于这样的特点,功利主义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如今的美国人已经走出了纯粹功利主义的视野,开始有更加长远的文化建设的考量。而我们的社会,似乎却返身努力地步起了美国当年的后尘。从前穷怕了,现在感受技术的恩惠又太便利了。于是大家就只图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忘记了人文的重要意义。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不唤醒民族文化的自觉,就将彻底将自己的文化基因舍弃掉了。

秦国当年的情况,就跟美国现在的情形相差不多,所以它才能很快就处在领先的位置上。商鞅变法,完全是“效益主义”的,或者叫功利主义的。因为秦国据此强大起来,他们尝到了甜头,所以,直到李斯和秦始皇,还在继续坚定地推行这种功利主义。他们只知道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优异,却不懂得文化在人生和社会中重要意义。历史和社会人生,不是为了政治、经济和技术而存在的;但政治、经济和技术,却必须为历史的进程和社会人生的需要服务。这个基本道理,秦始皇和李斯们不懂,也不想懂。他们只要懂得“我强大,谁见了我都得怕”就行了。而站在民众的角度,确实觉得他们很可怕,不仅是因为他们强大,还因为他们没文化。没文化还强大,那才真可怕。因为他没有顾忌,只要有利,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秦国君臣对于文化的疯狂打压,一方面出于文化是经济和利益发展的“滞动力”。文化总是试图要扶正方向,它要搀扶社会和人生,不要因为单纯追逐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滑向深渊,就像长者扶着孩子走路一样。小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总想撒腿就跑,这样容易摔倒,容易摔坏,甚至摔死。长者们总要上去搀扶,嘴里还不断地叮嘱说:“慢点,别摔了。”文化就是这个社会的长者,面对技术和经济发展,不断发出各种劝诫和警告。没有这种劝诫和警告,经济和技术就会遵照物理学定律一样,把社会当成“物体”,只管向前推,社会就会因此而毫无阻挡的沿着下坡路加速度下滑,直至滚翻、摔碎为止。这就正是文化和文明,作为发展的“滞动力”的意义和价值的表现。

这种看似“滞动”之力,实际上却是正面的强大扶持之力,就像父母们仁慈和关爱的双手那样坚实而有力。这还只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之一,至于为发展提供后劲,为稳定提供资源,为和谐提供精神源泉之类,更不是本文所能道尽。

我不是说不要发展经济和科技,而是说必须把技术的发展,置于人文的引领和监督之下,否则它将泛滥成灾。没看见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恶化吗?说来说去,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发展技术的时候,舍弃了人文的引领和监督。因为意识不到人文引领的重要性,等到问题严重时,又想着用技术去解决。如果跳不出从技术到技术的怪圈,环境还将继续恶化下去。同时,社会还必须给经济的发展,注入充足的人文要素,这样它才会有长久的动力,同时也能相当程度地防治一切向钱看,而不是一切向前看,有效地防治人被金钱所奴化,成为马克思批判的那种“异化”的——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的奴隶。

 

贾谊和历史上的很多学者们,都认为秦国的灭亡在于不懂“攻守之势异也”,没有施行仁义,只是一味实施暴力。尽管这是一个理由,但却是站在为统治者牢牢把住政权的角度立言,没有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历史的长河中去申说。当然,历史局限了他们,这不是他们的毛病。但我们今天看待历史,不能局限于只为统治者立言的立场,要是还像从前那样的话,我们的历史研究,就是自说自话,自己人在自己家里唠家常,跟世界既没有关系,也引不起世界的注意。现在已经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我们所处的国家,已经不是古代的小村落式的小邦国,我们需要跳出习惯性的窠臼,努力争取站在世界或者整个人类的立场上,来重新看待中国的历史。要不然,我们的历史,就永远只能是我们自己的历史,德国、俄罗斯和美国都根本不用来关注,因为是你自家的事情,跟人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因此我们也将永远引不起别人的关注,更不要说尊重了。(西部企业信誉网)

名家对话:建立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

对话

中国现代诠释学应从根本上理解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它将以中国古典诠释学即传统的诠释之道为基础,充分吸收与借鉴西方现代诠释学,我们应当自觉地从诠释学角度回应我国当前的“中西之争”和“古今之争”。

袁枚吐槽《长恨歌》 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并不算什么

君子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37岁的袁枚赴陕西候缺,途经马嵬驿。凭吊之余,写下了一首怀古七绝。诗曰: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这首诗强调大众的疾苦更值得同情,远非帝妃可比。

大师们的藏书癖:黄侃称“书淫” 郁达夫钟爱英文书

大师

文坛大家与书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书中天地是他们从不曾失落的家园。藏书是大师之癖,然而藏书却不是最终目的。名家藏书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装潢门面,在他们看来,好书就像一坛老酒、一壶清茶,藏之愈久,品之愈香。

专访法国汉学家王论跃:学中文并不意味着“汉学热”

汉学热

其实现在学中文的人很多,但是学中文并不是意味着“国学热”或者“汉学热”。不管怎么讲,“国学热”可能有很多比较复杂的因素,比较多面的成分在里面,并不是所有的“国学热”都可能创造一些正能量。

周德义:“一分为三”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红线

周德义

每个国家、民族、时代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即使表面上看是多头的杂乱无章的,甚至于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瑕,但是潜心研究,不难看出,在多种多样的文化表象的后面总会有一个哲学思想起着主导作用。

姚中秋

姚中秋:为什么说重建科举很有必要?

我们今天关于政治的思考、关于宪法的思考,可以从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理论再度出发。

王立新

孟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为何视留学生严复为国士

对于严复,郭嵩焘真正激赏的是他对于中西学术政治和文化差异的领会,对于西学的真诚面对与理性反思。这也是郭嵩焘所正在思考与乐于思考的,他们曾为此论析,“往往日夜不休”。

黄花城

揭秘博斯坦古城:汉城或唐城需不断深入考证

到底是两位汉代公主远嫁乌孙后留下的汉代古城,还是唐代的一座军城?目前尚无法作出定论,但博斯坦古城已经在特克斯河畔静静地坐落了1500多年。它还有众多的秘密等待着人们去探究去发现。

大雪

万物潜藏 养阴调衡:“大雪”时节养生计

“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应当避免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此时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先秦史官是如何用《周易》占筮的?

先秦史官与《周易》究竟有何关联?答案要从当时史官的职责方面来寻找。在先秦,史官所掌职责范围很广泛,主要有:记言记事、卜筮祭祀、掌天文历法、保管图书文献档案、草拟诏令,等等。

超越生死的母性

超越生死的母性

只聊聊古代笔记中“见不得人”的哺乳故事。

武侠小说毒药可信吗

武侠小说毒药可信吗

在中国古书和武侠小说中,从不缺和毒药有关的传说。

《聊斋》画皮的教育意义

《聊斋》画皮的教育意义

“画出来的脸皮”,显然依旧是教育男人的“大宪章”。

英国人瞎掰的中国故事

英国人瞎掰的中国故事

中国的事情历经万里传到欧洲,所编造的故事很多。

五千年前怎样加工玉器?

当过多的人投入到玉器生产,追求玉器的高等级,当一个社会的信仰高度集中、权力高度垄断文化,社会的活力也会逐渐丧失的吧?

揭秘清代瓷器新造型

茄式壶为清康熙朝景德镇窑创烧壶式之一,为清康熙官窑所独有。从其造型看,有人认为其当为宫廷医疗用器,也有人认为其为陈设器物。

乾隆御用陶官的“私物”

在任景德镇督陶官近30年里,他潜心钻研陶务,主烧的瓷器无不精美,深受两朝皇帝的赏识,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

“陀螺骰子”:麻将骰子2000岁老祖宗?

“陀螺骰子”:麻将骰子2000岁老祖宗?

我国原产的“骰子”是14面或18面体,上面都是汉字,被称为“焭”。到东晋和唐宋时期,出现了正六面体的骰子。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

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岳麓书院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

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