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
“宁可做一个不太成功的君子,也不做一个很成功的小人”,近日刚满70岁的余秋雨1日在兰州如是劝诫年轻人。他说,中国文化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只有减法才能显示其筋骨和力量,也是成为君子的途径。
9月1日,余秋雨兰州开讲。在逾两个小时的报告中,这位刚刚古稀之年的老人以丝绸之路的变迁为主脉,通过编年体的形式,系统梳理了中国文化史的变迁。或因余秋雨曾与自己约定“70岁后不再演讲”的缘故,位于黄河岸畔的兰州音乐厅当日座无虚席。
余秋雨,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散文集,为新时期散文的文化回归开了先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与先生的初次“相识”或许还是中学课本里的那篇著名的《道士塔》。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这些是巧合吗?余秋雨谈及那段中华民族屈辱历史时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中华文化通过神秘力量的方式发芽,“就像一个被打倒爬在地上奄奄一息的人,突然听到童年时代的歌声,然后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这就是文化的启迪”。
“我们没有万劫不复,在文化的启迪下,我们度过了接近可能灭亡的关口。”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用长城守住农耕文明,但同时又主动开辟丝路通往西域,这在世界上是一个最佳示范,“无边界的通与无边界的守”,中国在这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
余秋雨说,作为中国文化主脉中非常重要的一脉,丝绸之路是由一个绿洲接着一个绿洲,世界文明由此进行组合在一起。“在地球上,我找不到还有另外一条路,像丝绸之路这样把人类文明承接得如此灿烂。”
他最后劝诫年轻人说,生活贫苦的时候讲究吃好喝好,但现在生活好了都提倡减肥,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只有做减法才能显示出其筋骨和力量,做君子不做小人,多要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人。“做君子,不做小人”,这也是中国文化做减法以后的结论。
原标题:余秋雨的文化启迪:宁做不成功君子不做很成功小人
(西部企业信誉网)
最近,因媒体对民间读经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报道,引发各界关注和热议,儒家网总编任重将其称之为第二次读经大讨论:第一阶段争论的是该不该读经,第二阶段争论的是该怎样读经,是为进步。
“宁可做一个不太成功的君子,也不做一个很成功的小人”,近日刚满70岁的余秋雨1日在兰州如是劝诫年轻人。他说,中国文化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只有减法才能显示其筋骨和力量,也是成为君子的途径。
汤显祖的《牡丹亭》刚一脱稿就家传户诵,对读者和观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广大妇女都为杜丽娘的命运感伤。古代提倡“贞节观”和“烈女观”,妇女的肉欲和心灵囿于一隅。杜丽娘就生活在这种场域之下。
清华历史学派最主要的遗产是“新史学”而不是“新汉学”,历史与社会科学并重、历史之中西方史与中国史并重、中国史内考据与综合并重,是民国时期清华历史学的主流。
台湾目前已经没有向下扎根“国学”的做法,大陆方面正可引以为鉴,加强小学阶段的儒家经典与古典诗词歌赋教育,从小提供国民一个极为容易接触“国学”的环境,自然可收移风易俗之效,以传统道德价值标准弥补法律的不足。
作为国学大典中最吸引网民关注的重磅大奖之一,“国学传播奖”的角逐将异常火爆。因该奖项是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凡符合“国学传播奖”评选规则的个人或团体,均可根据规则毛遂自荐或他人推荐来获得提名资格。
6月24日上午,元史专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张帆教授做客岳麓书院讲坛,开讲“从文化史角度看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国学是我国固有的学问,是探讨中国传统如何返本开新,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学问。
经典教育与国学复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清代在历史上第一次对东亚大陆不同的文化板块实行了有效控制与统合。这成为今日中国所继承的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也形成了今日国家认同的基础。而实现这一宏大治理成果的诀窍,正隐藏在雍和宫。
眼下处暑刚过,秋气虽生却未到盛时,夏日丰草繁茂、佳木葱茏的余韵还没来得及变换容颜。不过一层秋雨一层凉,秋气肯定会跟着一层层地笼上来。
近日,曾国藩的书法匾额“看云归岫草堂”,以近五百万的高价被拍卖,这位曾文正公,其书法到底是学的哪几位古代书家的字体呢?
儒道互补在不同人群、不同人生阶段各有侧重。青壮时以儒为主,用儒家情志尽社会责任。退休过道家式的生活。
墨家与儒家的隐显并列,宛如中国龙身上具有不同来源的部位,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只是因为同处一个整体,且各具功能,才相辅相成于龙的外形与神功,儒墨关系亦可作如是观。
“河出图,洛出书”,它到底是传说还是有依据?
巫术与古代女性有关的地方,几乎与媚术有关。
一个人深更半夜走过坟地,心中的恐惧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滴血认亲”是一件非常扯的事儿。
传说中的龙,兴云降雨,乃万兽之首,亦为王朝统治者的象征。就连帝王之家所用的陶瓷,也以龙纹为饰。
“满族人的、皇帝的审美观导致了清式家具。”这种论断缺乏依据和基本的论证。清式家具哪里而来,天下掉下来个林妹妹?
除了有丰厚的金银财宝以外,古代女子的嫁妆当然也少不了一整套的家具,其中有一件设计轻巧的家具是嫁妆中不可缺少的,那就是“闷户橱”。
“弹弓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是从古至今玩了几千年,并且它的身份不只是一种玩意儿,既能娱乐,也是一门技艺和武功。”古代文献中也常有使用弹弓的“记录”。那么,弹弓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
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岳麓书院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
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