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一药多名”把市民弄迷糊 同种成分药品叫法咋这么多?

时间:2012-12-14 09:26:53   作者:


 

同种成分药品叫法咋这么多?

“一药多名”把市民弄迷糊了

  -速读

  经常去药店买药的人如果仔细些就会发现,如今药品名称种类是越来越多,但你要是仔细看一下这些药的成分时就会发现,他们成分基本一样,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昨日,记者在位于西关十字某大型医药连锁店内走访时发现,同一种成分的感冒药有30多个名称、同一种消炎药有20多种名称、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名称更是五花八门。到底买什么药好呢?其实许多药品名称不同,骨子里的成分却一样,治疗效果也没有多大区别。一种药,却起上多个名字,其中的玄机到底是什么呢?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调查。记者童微

  “头孢克肟”一药多名

  如今药店比米店还多,市民有个小病小恙,都习惯自己买药。不过常跑药店的人肯定会被纷繁复杂的药品名称闹得头晕眼花,再看价格,更是千差万别。

  前两天,严女士的宝宝因为拉肚子,去医院化验后有炎症,医生给开了张处方,建议吃一种叫“头孢克肟”的消炎药。严女士就到离家较近的一家药店去买药了。“销售人员跟我介绍说头孢克肟有几种,价格上不同。这下让我犯了难,因为给宝宝服用,所以我就特别小心,然后我就问营业员,是小孩吃的,哪种效果好,我自己又不懂。”严女士说,这一问才知道,药店的“头孢克肟”有六七种,“头孢克肟”是化学名,但因为生产厂家不同,商品名也不一样。含有头孢克肟成分的药有“先强严灵”、“特普宁”和“积大希夫”等好多种,每片药的价钱,从2块9到3块6不等。而宝宝吃的头孢克肟有两种,但是生产厂家不同,严女士很纳闷,成分和配方大同小异,为啥名称和价格都不一样呢?老百姓买药哪记得住这么多花名?无奈之下,严女士在营业员的推荐下拿了一种橘子口味的“头孢克肟”,价格在20元左右。从药店出来后严女士心里就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买的这种药是不是医院医生给开的药,实在不放心,她拿着药又去医院咨询了医生,最后被告知,药店的这种“头孢克肟”也可以,只不过和医院的厂家不同,药倒是一种药。严女士最后感叹道,“早知道就从医院取药了,谁知道同一种药竟然有这么多品种。”

  另外遇到同种困惑的一些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自己没学过医,也不懂化学,买药的时候或者谨遵医嘱,或者到柜台上听营业员的建议。

  同种成分不同名搞晕买药人

  为了证实严女士的说法,记者也亲身尝试了一把,以眼角膜充血为由,到药店买滴眼液。结果营业员推荐了两款药,“远恒”和“闪亮”,二选一让人很纠结。

  当销售人员向记者推荐“远恒”时,记者问及为什么推荐这个,销售人员便告知“闪亮”不好,没有这个效果好。但记者查看说明书发现,这两款眼药水的化学成分几乎一样,营业员说效果好的这种,价格贵了6块钱。看到顾客犹豫,营业员改口说,其实两种眼药水没什么差别,化学名称都叫“萘敏维滴眼液”,因为生产厂家不同,商品名称才不一样的。

  记者走访发现,其实不仅是滴眼液一药多名,“阿奇霉素”这种常用药也很典型,许多药店都有五六个名称的品种,价格也相差很大。在南关十字一家药店内,销售人员则告诉记者:这个阿奇霉素便宜一点,22块钱,而另一种29块4,价格相差蛮大,但成分都一样,就牌子不一样,效果也一样。拿销售人员的说法是这个价格高一点的软胶囊它工艺和质量比较安全。

  营业员开玩笑说,他们卖药的,也反感一药多名,要记住不同厂家、不同价格、不同的商品名,可不是件容易事,其实只要成分一样,大厂或小厂出来的药,效果并没有太大区别。


 

 众多药店一药多名成普遍现象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兰州市内的几家药店发现,一药多名现象较为普遍。仅感冒药就有感康、白加黑、泰诺、康必得等30多种名称。但是其实不少感冒药通用名都是“复方氨酚烷胺”。而消炎药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彩。在永昌路某大型医药连锁店内的抗生素专柜内,记者看到有头孢、富诺沙星、安必君等十几种口服抗生素类药品。记者向销售人员询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药店的消炎药大约有十几种,即便是同样的名称,厂家不同、产地不同,药的名称也有所不同。同时记者发现,有部分药品虽然在包装上标注着通用名,但是与产品的名称相比,药瓶通用名的字体要比品牌名称小很多。如“康必得(复方氨酚葡锌片)和加合百服宁(酚咖片)”等。

  在采访中,市民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一药多名”给他带来的困扰。王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我嗓子疼,到小区附近的一家诊所去就诊,门诊医生给我开了一盒名为西地碘片的药和一盒华素片,并嘱咐我这两种药服用要相隔10分钟,可是我回家一看,华素片的通用名就是西地碘片,重复吃药,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对人的身体也不好。”

  揭秘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

  不仅是消炎药和感冒药。药店里看似琳琅满目的药品,许多都是同一成分。抗心绞痛药物有十几种:益辛保、艾狄莫尼(缓释颗粒)、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安心脉、臣功再佳、莫诺美地、依姆多异乐定等,它们也只不过是商品名不同,其实是同一种药:通用名为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在我国,200多种常用药品中有4个商品名的占20%,5个商品名的占25%,6个商品名的占25%,7个商品名的占15%。对此,我省药监部门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大家在认识药物的时候,首先会记住药物的名称,但很多人不知道药物其实有两个名称:通用名和商品名。通用名是指药物有效成分的名称,商品名是制药企业为其产品注册的商标名称,像快克、感康等。

  在这两种名称中,通用名,也称化学名,是药的标准名称,是由国家药典和药监部门根据药品的化学成分统一规定的名称,像“复方氨酚脘胺片”就是感冒药的通用名或化学名。而早在2006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就规定:药品必须使用通用名称,且在包装上显著标示,商品名的单字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的二分之一;同一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成分相同但剂型或规格不同的,应当使用同一商品名称。

  但记者在一些药店调查发现,一些药品外包装上商品名的字体虽然比通用名小,但颜色深、字体粗,反而更醒目。厂家虽然根据国家规定逐渐更换了药品包装,但仍在刻意突出商品名,弱化通用名。业内人士表示,通常情况下,厂家给药品起商品名称,主要是为了方便宣传产品,树立品牌,促进市场销售。这就是商家乐于突出商品名的根源所在。


 时常推新药利益在“作祟”

  “还真不知道药品有两个名字呢。”市民许女士说,一直以为感康就是药品的真正名字,和罗红霉素一样。记者随后询问多位市民,他们大多数并不清楚药品有通用名和商品名之分,往往把新的商品名和新药联系起来。而买药的时候,一般只记得商品名。

  雁滩某药店老板称,开药店多年,每年都会进新药,有时同一种药有多达二十种名字,只能靠记成分来确定是哪种药。

  为什么一药多名现象近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利益作祟,它为提升药价提供了方便。最典型的要数诺氟沙星,原来只要几元钱,成分不变,或稍稍加一点成分,换个包装就变成了几十元的新药。“至于最后的定价,主要是看厂家之间的竞争。同一种成分,不同厂家出厂的新药,药店进价成本最多相差300%至400%。”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店经理向记者介绍,当前药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样的药

  品通用名,药品的名称可能就有上百种之多,除了市民熟悉的品牌之外,还包括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而药店为了增加效益,进货的时候都会考虑药品的品牌和知名度,尽量多进一些消费者都知道的药品。可是这些药品都会在外包装上醒目地标注着商品名,药品通用名则标注在不太醒目的位置。其实,药品价格的高低都取决于知名度,其实价格高低与疗效没有太大的联系。多出来的费用也都是用在了广告费上。

  根据我国药品招标的规定,招标会上,必须是3种以上的同种规格同种剂型的药品一起投标竞标,通过厂家之间的竞争来确定合理药价。为了避免和其他药厂的价格竞争,厂家往往通过改变药品规格和剂型来注册一个新的商品名参加投标,这种所谓的新药因为规格比较独特,没有其他药厂与之竞争,定价可能就会高很多。据了解,规格越独特,利润往往越大,这也就成为药厂应对药品招标的常见做法。与此同时,一些临床要用的廉价药反而没了踪影。

  专家:面对“一药多名”做到心中有数

  甘肃省人民医院药剂科葛主任建议,患者在买药的时候最好能分清药物的通用名和商用名,免得花冤枉钱,也可以避免因重复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一般人都不太关注药物成分,因为药物成分比较专业,普通人看不懂。但是有些特殊的人群对于特殊的药物成分敏感,如部分人对乙醇敏感,在买药的时候就要特别留意药物成分,以免引起过敏。

  葛主任建议,首先要习惯看药品外包装上的通用名。拿到药品后,要先找到通用名,一般便可知道是什么药了。其次,在医院开处方时,医生开出的处方应使用药品通用名。在弄清了通用名之后,面对那么多的商品名我们又该怎么选择呢?其实,选择商品名就是选择药品生产厂家。厂家有国外的、国内的和大、小之分,有些人认为国外的就一定比国内的好,大厂的就一定比小厂的好,这样的理解和认定过于简单。从理论上说,在市场流通的药品都是从通过了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生产厂家按质量标准经检验合格后出厂的,即都是合格的产品。但临床实践又证明,不同厂家生产的某些药确实存在着质量差异和疗效差异。

  另外,在选购时还要注意,现在同一通用名下,往往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药企生产的药品,虽然都通过了GMP认证,但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药厂选用普通药材还是上等药材,购买普通辅料还是优质辅料,采用旧技术还是新技术,还是会造成产品质量上的差异,所以消费者应首选知名药企生产的品牌药。消费者要想避开药名陷阱,可以多了解一些药理知识,事先了解一下所购药品的主要成分或通用名。消费者选购时还需注意,感冒了就买感冒药,牙疼就买止疼消炎类药,如果药店人员推荐的药品功效太多,最好不要听从推荐。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