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中国驰名商标的西吉马铃薯,每年为当地农民人均带来千元收入,但仅靠贩卖鲜薯或进行粗加工,马铃薯产业难免会碰到“天花板”。西吉县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山区农业新型工业化之路:建立从种薯繁育到食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确保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现金牛”。
近日,记者在宁夏佳立马铃薯产业园看到,路边是2万多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山脚是能储存20万吨马铃薯的窖。“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投产后,我们这里每年将生产出2亿粒原原种。”佳立生物公司经理刘玉国告诉记者。
拥有5条淀粉生产线、1条全粉生产线的佳立生物公司,淀粉生产规模全国排第三位,为何仍介入种薯繁育?“交土豆的时候,为啥有些土豆收购价就是高,有些土豆价钱再低厂里都不要?”与绝大多数薯农一样,吉强镇薯农袁文海现已解开疑惑:种薯的质量决定价格。西吉县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流转土地2万多亩,引进佳立生物公司这个“龙头”,投资2亿元建立西北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解决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过去,西吉120万亩马铃薯的出路,仅限于淀粉、“三粉”加工,鲜薯外销和自食。今年,西吉马铃薯多了一个去处:西吉县闽宁产业园的宁夏国圣食品公司。该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基本建成,每年可将20万吨的马铃薯“榨干吃尽”,并试生产出了马铃薯萨其马、蜜饯等休闲食品。该公司总经理严国圣说:“用鲜薯直接加工成休闲食品,在国内我们是第一家。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宁夏的特色优势,并借助中国驰名商标——‘国圣’的品牌影响力,主打清真牌,挺进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甚至出口阿拉伯国家。”
“过去西吉土豆是按斤卖,现在是‘穿上西装打上领带’论个卖。”固原市委常委、西吉县委书记周金柱说,按照目前马铃薯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西吉农民在马铃薯产业上,能够实现每年人均至少500元的稳定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