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绍 景泰县昌盛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景泰县城郊东南,毗邻兰州、白银、武威、中卫等大中城市。现为甘肃省第二大铁合金企业,甘肃省铁合金品种最多的企业,白银市铁合金龙头企业。景泰县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和工业企业纳税大户,现有员工506人。现有5台矿热炉和1台精炼炉总装机容量为37700KVA;年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公司现有总资产9821万元。2005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国家环境评估验收。2007年国家发改委第11号公告我公司为铁合金行业准入企业。
我公司生产的“黄河石林”牌硅铁、硅锰等铁合金系列产品近年来畅销国内外市场,其中,出口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际市场和国内国内宝钢、首钢、安钢等2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青睐,产品出口率占总产量的48%,为支持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领导介绍:公司董事长朱生财近年来获得多项殊荣,其中,2001年荣获景泰县工商企业先进个人;2003年荣获景泰县非公有制经济十佳企业家;2004年当选景泰县工商联合会副会长;2005年荣获“甘肃省第七届乡镇企业家”称号;2006年被省乡镇企业局授予“兴村富民十佳领军人物”称号;2007年荣获白银市劳动模范,当选甘肃省铁合金协会副会长。
面对市场新的挑战,我公司将立足企业实际,更加奋发有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坚持深化改革,不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开发铁合金系列产品;坚持节能减排,不断降低能耗和优化环境;坚持诚信经营,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坚持兴村福民,不断带动县内农民共同致富。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公司将努力抢抓国家西部大发展政策机遇,以白银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契机,以公司节能减排和产品优化升级为重点,加大公司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景泰昌盛冶炼是目前中国西部规模较大的硅铁冶炼民营企业之一。一年来,公司把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积极组织扩规生产有竞争力的硅铁及其合金系列产品角逐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在日本、韩国、德国等亚欧国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去年出口额达到3740多万元。
1、艰苦创业实现小企业走向大市场的梦想
景泰昌盛冶炼公司的前身是景泰大理石厂,最早是一家仅有38万元资产和数百平方米产量的县属国有企业。过了伊始就遭遇了市场疲软销售不畅的打击,企业时产时停,职工人心涣散,企业入不敷出,连续多年亏损。1984年,时任县供销联社秘书的朱生财受命于企业危机之际,面对企业陷入的困境,果断大胆地进行产品方向与结构的调整而转产铁合金,大刀阔斧地推进了这家小企业的发展与改革。产品转型之初,由于市场不畅产品积压,使企业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为了维持生存度过难关,朱生财毅然走出办公室,带领职工搞温室种植、畜禽养殖、小杂根收购、工业品代销等多种微利业务,什么活有利干什么,那样能赚钱干那样,想方设法给职工找出路。1992年春节前的寒冬腊月,为了追回被迫降价出售到东北的硅铁货款,朱生财一人身背炒面,踏上了去辽宁抚顺的路程,通过艰难曲折的追付,最终以极大的诚心和热情感动了对方而付款,于除夕前两天带着货款回到景泰,为职工发放了过年的工资,许多职工为此流下了热泪。就是在那样艰难的条件和环境下,也没有动摇他带领大家持续发展企业的决心和信念。多年来,昌盛决策人结合国企实际,用科学的发展观通过发挥国企的政治优势,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提出"产品大调整,思路大拓展"和"大改革、小震动,热问题、冷处理"的改革理念推进企业各项改革;提出"产品是前提,效益是核心,成本是关键"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抓生产经营管理,号召全体员工把发展冶炼硅铁当作"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来实施。近年来,公司在朱生财董事长带领下,走出了借鸡下蛋借船下海联合生产和经营的路子,拓宽了低投入低成本扩张,实现了资产增量产量扩规的通途,最终以一个西部小小民营企业的身份,跻身到了世界钢铁业的经营行列中,实现了小企业走向大市场的梦想。
2、以科学发展观实现"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景泰昌盛冶炼紧跟时代脉搏,一直在思变中拓展生存空间,谋求持续发展,对外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寻找最佳战略地理位置一一1984年在原景泰供销联社大理石厂的基础上,以申请获得红水石英矿采掘权为契机,技改蜕变为景泰长城铁合金厂,实现了产业与产品方向上的大转变和大提升,使企业自我加压不断步入由小到大的坦途;1997年响应景泰县委、县政府号召果断改组改制县属国企为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了产权与机制上的初次变型和转轨,使企业在内部改革上管理模式上尝到了甜头;2001年临危受命承租接管并部分收购了长期亏损的白银供电局电力铁合金厂(原景泰电石厂基地),实现了小鱼吃大鱼低成本融租资产的战略性扩张和吞并,使企业从乡下挺进了县城;2002年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在县上统一部署下由股份合作制改制为民营私有企业,实现了企业产权与员工身份的彻底转换,使企业与政府与员工切断了无限连带责任,轻装上阵;同年,公司对外承租邻县天祝停产长达6年的硅锰合金厂,使公司可供使用的主机熔炉由4台变为7台,总装机容量由19000KVA增加到26900KVA,生产能力由每年1.2万吨扩大到2万吨。
3、以小企创大业的理念拓展国际市场
2003年公司获得直接面对外商的产品出口权,随之成立总公司直属的外贸进出口供销公司,专司从澳大利亚进口硅锰矿石的原料采供业务和本公司硅铁及其合金产品经由天津口岸直达亚欧国家钢铁企业用户的直销业务,公司完成了经营对象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战略转移,形成了以昌盛分公司为窗口、长城分公司为中心、天祝冶炼厂为后援、红水石英矿为原料基地、外贸进出口公司为供销纽带的产供销经营格局,对内进一步探索企业体制、机制的变革,使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目前,景泰昌盛冶炼公司资产规模近亿元,年运营资金过亿元,年利税总额近千万,年社会贡献过千万,下辖三厂一矿一公司,有员工935人,有7台较为先进的冶炼矿热熔炉,3条分别生产硅铁、硅锰、硅钡多元合金的生产线,总装机容童26900KVA,配有先进的产品质量和冶炼程序的检测系统,"黄河石林"牌铁合金系列产品,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销售市场除部分供应国内大型钢厂几家老用户之外,大部分远销亚欧等国际市场,深得国内外客商的信赖。其中,硅钡、硅锰多元合金产品填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新研发的微铝硅铁产品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地位引领国际硅铁市场。全年产销率实现了100%,收现率达到了100%,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创了新高,上缴利税和发放工资为历年之最,名列景泰县地方企业前茅;对社会其它行业的相关贡献也由于产销总规模的持续上升而不断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第一季度,公司完成工业增加值3920万元,同期相比增加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3万元,同期相比增加2.6倍,其中出口额1692万元;实现各类税金496.9万元(包括天祝硅锰合金厂),同期相比增加3.2倍;作为高耗能企业支付电费1077.7万元,同期相比增加12.7倍;支付各类工资156万元,同期相比增加13.3%;支付社会劳务及车辆运费400万元,同期相比增加125%,,目前,公司做到税金不欠、工资不欠、电费不欠、运费不欠。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既是产业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科技创新推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公司决策者长期不懈地研究市场准确预测市场的结果。面对日趋变化的国内外市场,昌盛人将以更加灵活的经营思路,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求真务实,以顽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托起昌盛冶炼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