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音乐人高晓松写了一篇短文:《不只房子,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说他“自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他说后来他搬离清华园后,就再没有遇见那种房子。如果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他就去旅行,不买房。
高晓松说:“关于房子,我跟大多数人概念不一样。”的确如此,关于房子,我和高晓松的概念就不一样,但对于他说的诗和远方,我却非常同意。
人和人生下来就不一样。不要说清华园里的二层小楼了,我看见用砖砌墙的房子,都是十几岁以后的事了。房子,寄托了我太久的希望,带给了我太多的凄楚。早些年,为了有一间遮风挡雨的平房,一次次去央求权贵;再后来为了一套房改房,省吃俭用凑房款;如今,又开始为儿子的结婚的房子发愁……我怎么就挣脱不了房子呢?
当今的中国,房子像一列惯性巨大的火车,绑架着中国人风驰电掣地往前冲。谁也离不开房子,谁也不能没有房子。房子成了我们基本的生活内容、重要的生命意义、完全的思想维系和彻底的情感寄托。君不见,街头巷尾、茶前饭后,朋友相见、同学聚会,三句话就扯在了房子上:谁买的房子大,谁买的房子好,谁买的房子便宜……沾沾自喜炫耀者有之、捶胸顿足后悔者有之、无可奈何叹气者有之、走投无路绝望者有之……人们大半辈子都在和房子搏斗,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可能用买房子的钱去旅游,儿子没有婚房的父亲不会,女儿租房住的母亲也不会……
狗日的房子。
终于,有人提醒大家:“不只房子,还有诗和远方。”
这房子也过于压迫我们了。有人提醒时,我们不妨睁开眼看看,除了房子还有什么。
原来有比房子更好的东西。
诗歌就够好了:诗歌中有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鸣翠柳的黄鹂,上青天的白鹭;有山外山,有楼外楼;有爱与被爱,恨与被恨,思念与被思念,牵挂与被牵挂……有心灵的宁静、思想的淡泊、性情的平和……还有陶冶情操的启迪,抒发情怀的感慨,拥抱生活的激情……
远方就更好了:远方有冰清玉洁的雪峰、清澈透心的湖泊、汹涌澎湃的江河、烟波浩淼的大洋、浩如烟海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巅、云遮雾绕的深涧……有灿烂的朝晖、绚丽的晚霞、璀璨的星空……有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有碧绿的树、青青的草……有会倾诉的小河、会说话的云朵,有真挚的朋友、感人的故事…………有淡定、自若、平和,有奋斗、坚持、拼搏……最重要的,是远方有寄托、向往、憧憬,有成功、幸福、欢乐,有美丽的梦,五彩的虹,好听的歌……
房子虽好,诗与远方更好。
我是个肉眼凡胎的人,不可能不想房子,不买房子,不敢虚无缥缈地指责实际、离地三尺地推崇清高,也不敢对安身立命的房子不屑一顾。但高晓松的提醒,我觉得比较正确。
有房子,坐在阳台上,捧着诗读,最好。实在没有房子,背起背包,走向远方,也好。
实际上,只要抑制自己不要太想房子,就能捧起诗;只要不要太想房子,就能背起背包,走向远方……即使捧不起诗歌,背不起背包,念想念想也行啊!
我实在不愿时时刻刻想房子、一生一世为房子了。
许 曙 明
2014年8月
(西部企业信誉网选编)
小草
我确实是一株卑微的小草
羸弱而瘦小
活着,不能为世界增添多少翠绿
死了,也不值得谁来哭悼
可是,大树哥哥
我从没有嫉恨过你枝粗叶茂
你为什么要那么残暴
遮住所有的阳光
吸去全部养料
让我枯萎、窒息、死掉
感念一下我吧,大树哥哥
给我半点甘霖,一线普照
对你,失去的实在不多
对我,则是生路一条
我们同是大地的子女
都有一颗孝心在跳
给我一个生存的空间
让我有一滴水露,半缕阳光
让我也献给母亲一点绿色
我们一起把大地装扮
这,有什么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