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许曙明散文选登《路遥墓地祭路遥》

时间:2015-04-17 09:54:51   作者:

          

2012年端午节,我利用假期,日夜兼程去了一趟延安。

延安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去处太多了,好在大多数地方旅行社的日程里已有安排。但有两个地方我决计要独自去拜谒:一个是延安“四八”烈士陵园,一个是延安大学路遥墓地。

旅行社通知早上6点半集合,而我要走完这两个地方,在6点半前赶回来,最迟也要凌晨4点出发。于是,我夜里三点半起床,4点钟便出了门。

原以为陕北的天亮得比兰州早,谁知道延安凌晨4点时天还没有亮。不要说出租车了,街上连行人都鲜有。延安大学在延安城的北面,而我住的宾馆在城西南的凤凰山下,相距四五公里远。公交车还没开,的士打不上,又不能久等,我便撒开腿朝北一路狂奔。

好在还没有跑上几百米,一辆早行的小车从后面赶了上来。我报着试一试的想法招了招手,小车竟然停了下来。说了几句,车上的一个中年人就示意我上车,几分钟就将我送到了延大门口。当我要付车费时,他坚辞不收:“你这么早就去看路遥,就当我代表陕北人送送你吧。何况是顺道,还要什么钱呢?”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延安人的朴实和善良。

延安大学校园里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凭着我事先的了解,路遥墓地在延大校园后面的文汇山上。可是,延大的后面整个都是连绵的山峦,哪一座是文汇山?我前看后看也不能断定,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上山的路。

很远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人影,是一位早起的清洁工。她耐心而仔细地给我指明了路遥墓地的位置和上山的路。可见,在延安大学,路遥人人皆知。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向上,就看见了一块一米多高的石头,上面刻有“文汇山”的字样。毫无疑问,这里离路遥墓地不远了。

果然,又转过了几个山包,路遥墓地便展现在眼前。

首先看见的是路遥的半身汉白玉雕塑。和我千百次见过的路遥照片、影像一样,雕塑的发式有力而倔犟,神态庄严而凝重,目光刚毅而坚强。雕像前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刻着“路遥之墓”四个字。四周有两组石桌石凳,一组石桌上刻有“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另一组石桌上刻着“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有些字迹已经不清晰了,我仔细擦拭了一阵才看清楚。雕塑后面是圆形的墓堆。墓堆后立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墓地四周种有枣、松等树,苍翠碧绿,精神抖擞。 

拂晓的文汇山异常静谧,沉浸在陕北高原的安详中。除了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和几只小鸟的啁啾,就是我自己的呼吸声了。我在小石凳上坐了下来,默默地凝视着路遥的雕像。

我是通过《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一步步知道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就不必说了,那种几亿人议论一部电影、几亿人收听一部小说的场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单是《在困难的日子里》,就极大地震撼过我的心灵。路遥对于饥饿、寒冷的描写和对农村孩子初到城里时自卑心理的刻画剖析电击般地触动过我。我在叹服一个大作家敏锐的嗅觉、犀利的眼光、超一流的描写能力、纵横捭阖的表现手法的同时,深深地为路遥悲惨的少年而叹息。这种叹息引发了我自己心底深处的某些隐痛,以致这部中篇小说使我几次都不忍卒读。

路遥首先是一位英雄,其次才是一个作家。他是用生命写作的人。为了写作,他放弃了健康,甚至放弃了生命。在明知道自己已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他拼尽生命的最后力气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他本身就是一部大书,一座高山,一面丰碑。他已成了永恒,成了不朽。路遥去世已经二十年了,陕西文学界至今都把他的名字排在陈忠实、贾平凹的前面。在中国,文人相轻的情况比比皆是,但在陕西,乃至全国,我没有在任何一个作家的文稿、谈话中看见、听到过非议路遥的话,听到的只有赞誉、钦佩、惋惜和怀念。贾平凹说:“在陕西,有两个人会长久,那就是石鲁和路遥。”陈忠实说:“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这是路遥作为作家最难仿效的本领。

路遥的作品感动、激励过无数在社会底层拼搏、抗争的年轻人,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对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对历史发展的深邃思考告诉世界,现实主义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任何形式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隔靴搔痒都是对文学的亵渎、对芸芸众生的漠视、对劳动人民的轻贱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路遥是新时期中国文学天幕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可惜可恶的病毒和超负荷的劳作让其过早地陨落了。所有知道他的人都为此痛彻心扉。我们的生活中太需要像路遥这样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事业极度虔诚、挚爱、执著的人了。他去世时才43岁,正是一个作家最灿烂的年华。如果他能活到今天,即便上苍让他再活十年,以他的严肃、认真、气魄、精神、热情和能力,他一定会完成他谋划了多年的鸿篇巨制《成吉思汗》,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壮丽?  

天已经完全放亮了。站在路遥墓地西望,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山下的延安大学、蜿蜒而去的延河和逶迤无尽的山峰,这就是路遥生前无限眷恋的陕北高原。路遥的生、死、爱、憎、迷茫、痛苦、成功、喜悦,路遥笔下的生动鲜活、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生离死别,无不和这里的山山水水息息相关……

离开路遥墓地的时间到了。我从背包里掏出了两个馒头和半盒香烟,放在了路遥墓堆前的小小供台上。路遥生前嗜烟如命。生活极其简单,常常一个馒头当饭。所以我专门从兰州带来了两个馒头,从朋友处要了半盒香烟。

在路遥墓地近旁,我看到了几株山丹丹花,绚丽漂亮,鲜艳夺目。山丹丹花多长在黄土高原,与小草伴生,幼时和杂草似乎毫无区别,但一旦绽放,会在杂草中脱颖而出,红如火焰,生命力极强。路遥何尝不是山丹丹花呢?我最后望了一眼路遥的雕像,转身下山。心里忽然迸出了几句话:路遥啊路遥,路遥才能知马力。苦难的命运,壮丽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辉煌的成就……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