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的境界
记不清是哪家电视台了,也记不清节目的名称是什么了,总之是一个讲故事的节目。方志敏烈士的孙子孙女在给人们讲叙方志敏的故事以及对爷爷的看法。
屏幕上,不断地有人在举手提问,问的问题奇奇怪怪,方将军的孙子孙女对答如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将军的孙子回答的“我作为烈士的亲属,为有这样伟大的爷爷而感到无尚的自豪与骄傲……不管历史怎样变迁,爷爷安于清贫的精神永存!烈士的孙子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掷地有声,底气十足。
当方将军的孙女说到:“我最感动的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爷爷临死前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的复印件……”时,她泣不成声,“爷爷写道‘狱中的蚊子实在太凶了,害得我无法写作。如果你们条件允许,能不能借我一顶蚊帐……’”。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想:一个数万大军的统帅,经手几百万银元的人。被捕时,身上除了一支笔外,竟没有一个铜板。他毫不做作,心甘情愿地吃发霉的饭菜,穿破料的衣服。并能说出:“清贫,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这样振聋发聩的话。那是一种什么境界?
一个人,明知道自己死期已近,戴着沉重的脚镣手铐,在南方酷热的夏天,在潮湿闷热的牢房里,在成群结队的蚊子的叮咬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那样光耀后人、流芳百世的文章,那是一种什么精神?方志敏绝不是傻子,傻子写不出来《清贫》、《可爱的中国》那样的文章。某些自诩为聪明的“人物”坐饭桌前,喝着上等龙井,抽着“中华”香烟,装模作样上十辈子 也写不出来的其中的一篇;方志敏也不是神仙,神仙不怕蚊虫叮咬……
就是这个即不是傻子又不是神仙的人,以清贫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抱着甘于清贫的信念,笑赴刑场无怨无悔;怀着“太阳一会在我的祖国的太空高高地照耀”的理想,矢志不渝昂首天界。
甘于清贫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种品格和境界是建立在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同胞的拳拳关爱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对自己生命无限眷恋和对后世高度负责的基础上的,更是建立在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普遍了解和对自己伟大理想牢固把握的基础上的。自私狭隘的人不会安于清贫,欲火中烧的人不会安于清贫,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安于清贫,对人类、对生活没有爱心的人更不会安于清贫。当然,目不识丁的人连什么是“清贫”都不会知道。
试想:一个葛朗台式地聚钱、高老头一样敛财的人,怎么会有甘于清贫的人格力量?怎么会有历经苦难痴心不改的伟大理想?即使他狂疯地敛聚了一辈子钱财,最终有幸成为了大亨,也绝不会成为金光闪闪名震寰宇的方志敏,不会有万人敬仰、百代称颂,也定然不会有一对精神抖擞、底气很足的孙儿孙女。因为,方志敏甘于清贫的最高理想是为了人人不清贫,而葛朗台吝啬自私的想法是最终他人清贫自己不清贫。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迁,但不管怎样发展和变迁,物质丰富和物欲横流是两个概念。甘于清贫的境界是一种永远。只有甘于清贫,安于清贫的人,才能走得远,飞得高。因为他身上没有黄金的累赘,没有了累赘才能轻装上路。
(西部企业信誉网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