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文原创

【溯源甘肃】甘肃岩画——黄河文化的历史印记

时间:2020-02-10 15:49:45   作者:

  4黄河岩画的发现与命名丰富了黄河文化内涵

  甘肃黄河岩画的丰富内容,是先民原生态文化的写真。黄河岩画的发现与命名,极大地丰富了黄河文化的内涵。

  早在北魏时期,黄河流域的岩画就已经见于文献记载。郦道元《水经注》记述:“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然而在其后的若干世纪里,再无人提起。从1976年,考古工作者根据这一记载,开始对岩画进行全面考察,先后共发现岩画一万多幅,后来被统称为阴山岩画。严格地讲,阴山岩画也属于黄河岩画。当然,每个岩画点又有具体的名称。吴家川岩画、野麻滩岩画被发现之后,仍然按习惯以所在地命名。直到2002年,才有学者以《白银黄河岩画》之名介绍野麻滩岩画。至此,“黄河岩画”的概念正式被提出,黄河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新的内容。

  野麻滩岩画在临河崖壁上,岩画画面仅仅高出河面15米左右,故被冠以“黄河岩画”之名予以介绍。也就是说,“黄河岩画”的得名基础仅有一处岩画。如果加上当时已见于报道的柯庆岩画、吴家川岩画,才有三处。区区三处岩画被冠以“黄河岩画”之名,显然难以支撑“黄河岩画”之庞大体系。可是,随后的情形始料未及。2002年以后,甘肃黄河流域发现的岩画数量猛增。截至目前,甘肃共发现黄河岩画点20处。具体包括玛曲县1处、榆中县2处、靖远县5处、白银市平川区4处、景泰县8处。另外,仅仅见于报道然情况不明的岩画点还有一些。上述20处岩画点共有岩画200多幅,这些岩画点的发现,使“黄河岩画”提法的依据更加充分。从分布范围看,从黄河进入甘肃省的最初区域玛曲县,至黄河流出甘肃的区域靖远县均有分布。可以说,黄河岩画的分布区域,在甘肃境内与黄河的流经地相始终。

  伴随着黄河流域岩画点的大量发现,“黄河岩画”的概念也不断得到推广。2013年,专题介绍甘肃特色文化资源的学术论著——《华夏文明在甘肃》以“黄河岩画”为题,重点介绍了柯庆岩画、白杨林岩画(绵沙湾岩画)、野麻滩岩画、吴家川岩画、大兵道沟岩画和景泰岩画。至此,甘肃境内黄河流域所发现的岩画全部被纳入“黄河岩画”的范围,甘肃“黄河岩画”的内容基本确定。同时,“黄河岩画”的概念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央视曾进行过专题报道。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