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汪受宽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在全国设13个监察区——刺史部,其凉州刺史部大体包括今甘肃地区以及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东部农业区。
这里所说的凉州军事集团,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而是指汉代在凉州地区涌现的一群著名豪族军事将领,他们在地方安全和王朝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巨大。
1 凉州军事集团崛起
凉州军事集团的出现是当地长期历史人文发展的必然。
先秦时期,这一地区有许多羌、戎、狄、胡杂居,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骑马、射箭的生活习性,艰难的生活条件和争夺草场与粮食的需要,迫使他们崇尚勇武,经常作战。凉州的华夏汉族,不少是殷周以来由中原、关中及其他地方陆续迁徙至此的部族、大族或贫民。如秦人,原是东部华夏族的一支,殷朝后期奉命到西陲驻守,为了在羌戎之中获得生存空间,他们习武作战,取得与羌戎战争的胜利。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强化了秦人崇尚武力、勇猛进取的习俗,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西汉时,居住在凉州地区的羌胡和汉族仍然以勇武为能事。正如史书所说:“天水、陇西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西汉凉州名将,如号称飞将军的成纪人李广,官至丞相的李广堂弟李蔡,以恩信著称的右将军襄武(治今陇西县东南)人廉褒,因平定吴楚之乱功封侯的北地义渠(治今宁县)人公孙昆邪,斩楼兰王首的骏马监北地(郡治今宁县焦村西沟)人傅介子,轻车将军公孙贺,强弩将军郁郅(治今庆城县)人王围,平郅支单于的西域都护郁郅人甘延寿,车骑将军河西匈奴人金日磾,安定“羌乱”的后将军陇西上邽(治今天水秦州区)人赵充国,扶持昭帝登位的太仆左将军上邽人上官桀,“平羌”名将陇西辛武贤、辛庆忌父子,被匈奴杀害的北地都尉上邽人段卬,一再安定乌孙的西域都护上邽人段会宗,这些人以军功成名,家族兴盛,是西汉凉州军事集团的翘楚。
西汉后期,豪族问题突出。凉州豪族大姓注入更多羌戎成分,从陇西辛兴、北地任横的武装反抗,北地浩商杀死义渠县长全家,到隗嚣割据天水,窦融部下河西诸郡如梁统等,都能看到凉州豪族的身影。
东汉时,在西汉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些新的豪族势力,他们多文武皆长,在朝廷政治军事活动中担任重要职务,并维持和发展其家族势力。
例如:敦煌曹氏,汉丞相曹参之后,敦煌效谷(治今敦煌市东北)人曹敏,西汉末任张掖都尉,子曹述东汉时官蜀郡西部都尉,曹凤任金城西部都尉,曹凤之孙曹全拜酒泉福禄长。曹全弟曹鸾为永昌太守。敦煌盖氏,敦煌盖氏家居广至(治今瓜州破城子),东汉盖进任汉阳太守,进子盖彪任大司农,彪子思齐官至安定属国都尉,思齐子盖勋为汉阳长史,后任汉阳太守、讨虏校尉、京兆尹、颍川太守,勋子顺官至永阳太守。
敦煌张氏,敦煌渊泉(今瓜州东南)人张惇任汉阳太守,子张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学习儒家经典欧阳《尚书》,“平羌”名将,奂孙张猛建安中为武威太守。
武威段氏,段氏出自郑国之共叔段,段会宗子段正,任武威太守,自上邽徙居姑臧,会宗孙段颎“平羌”名将,官至太尉。
陇西李氏,飞将军李广子李陵兵败降匈奴,陵幼弟李敢为郎中令、关内侯。李摘要敢孙李丞公河南太守,丞公子李先任蜀郡、北平太守。李先子长宗任渔阳丞,长宗子李况任太中大夫,李况子李本任侍御史,李本子次公任巴郡太守、西夷校尉。
安定梁氏,晋国大夫梁益耳后裔梁都自河东迁居北地,梁统西汉末任酒泉太守,与窦融共保河西,刘秀封以高山侯。统子梁松官至太仆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松子梁扈官长乐少府,松弟梁竦二女皆为贵人,小贵人生汉和帝。竦子梁棠官至大鸿胪,子梁雍官少府,棠子梁安国为侍中。雍子梁商、商子梁冀先后为大将军,左右朝政20余年。
北地傅氏,商王武丁相傅说之后,西汉傅介子居北地泥阳(治今宁县米桥乡),曾孙傅长为义阳侯,长孙傅睿为代郡太守,睿子傅巽魏冀州刺史,睿子允为弘农太守。族人东汉壮侯傅燮,燮子傅幹魏扶风太守,幹子傅玄晋司隶校尉、鹑觚刚侯,玄子咸,司隶校尉、贞侯。
安定皇甫氏,皇甫之姓,来自于西周末宋戴公子充石之字皇父,西汉初皇甫鵉迁茂陵,改皇父为皇甫氏。后代再迁安定朝那(治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皇甫棱任度辽将军,棱子皇甫旗官扶风都尉。旗子皇甫规,文武双全,“平羌”名将。规弟皇甫节为雁门太守,节子皇甫嵩,中平元年间为中郎将,平黄巾张梁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
陇西董氏,董卓,陇西临洮(今岷县岷阳镇)人,桓帝末,董卓在张奂手下为军司马,以军功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后带兵进京,立献帝,自为太师,致军阀混战,东汉灭亡。(甘肃质量信用网)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