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敦煌阳关镇葡萄基地是
甘肃省最大的
鲜食葡萄生产基地,位于唐诗中“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甘肃西端古阳关遗址附近。阳关镇有933.33hm2耕地,人口约4500人。该镇所有耕地目前全部种植葡萄,是全国少有的葡萄生产专业乡镇。
该基地的年平均气温约9—3℃,≥10℃活动积温在3600℃以上,年降水量仅40mm左右,年日照时数约3260小时。阳光充足,空气湿度小,主要依靠泉水自流灌溉。耕地均为沙土地,病虫害非常少,葡萄果实的干物质积累多,生态条件非常适宜生产无公害鲜食优质葡萄。
该基地的葡萄生产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经济改革而发展,主栽品种无核白占95%以上。正常年份葡萄总产量约3600万kg,年葡萄总收入超过7000万元。是我国园艺产业中依靠规模化商品果生产作为支柱产业。
敦煌葡萄
甘肃
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敦煌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甘肃省敦煌市辖6镇3乡,56个村民委员会。地理坐标为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
AGI2010-04-00305
敦煌葡萄产地范围为甘肃省敦煌市沙州镇、七里镇、肃州镇、转渠口镇、莫高镇、阳关镇、月牙泉镇、郭家堡镇乡、黄渠乡以及国营敦煌农场10个乡镇、农场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红地球,无核白。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拨1100至1200米。土壤类型为灰钙荒漠土,质地为沙壤土,土壤pH值7.8至8.3。土壤有机质含量≥9.7毫克/千克。祁连山水源提供灌溉区域。
三、栽培管理
1.苗木:无核白采用扦插苗,红地球选用以下三种苗木类型。
2.营养袋苗规格:苗高15至20厘米,具3片展叶,即“三叶一心”,要求叶色浓绿,墩实健壮,无徒长;具4条以上新根;无检疫性病虫害。
3.扦插苗规格:一年生新枝5厘米处,直径≥0.4厘米;成熟节6个以上,剪留2至3个饱满芽;具有粗度在3毫米以上,长度在20厘米以上的根系5条以上;无检疫性病虫害,无损伤。
4.嫁接苗规格:选用贝达、SO4等优良砧木嫁接的品种苗,以提高树体抗旱、抗寒、抗盐碱能力,苗木规格参考扦插苗。
5.定植:
(1)开沟:做到宽、深、平、直。即沟宽0.8至1米,沟深0.8米。沟线要直。
(2)定植时间:为4月下旬。
(3)密度:无核白株行距为0.5×4.5米,每公顷≤4440株,红地球株行距为0.7×4.5m,每公顷≤3180株。
6.施肥:基肥施腐熟有机肥1250至于3500千克/667m2(亩),磷酸二铵40至50千克/667m2(亩)。
7.灌水:总体把握勤浇浅灌的原则,全生长期浇水5至8次。头水与二水的间隔时间为25至30天,二水与三水间隔20至25天。进入果实膨大期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要求保持土壤含水量为75至85%。收获前10至15天停止浇水。
8.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1.成熟时间:无核白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红地球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2.采收:选择在晴天进行,果穗放入果箱中要带梗包装,穗梗向下,不裸露于外,装箱均匀整齐。果箱中一般放置果穗1至2层为宜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指标
无核白 红地球
果穗 果穗美观整齐,呈圆锥形,果粒均匀,60~80粒;单穗重650~800克;果穗中等疏散 果穗美观较整齐,呈圆锥形,果粒较均匀,80~100粒;穗重1000~1250克;果穗中等疏散,可平摊
果粒 粒重4~6克,均匀一致,果粒完整,味美甘甜 粒重10~25克,单粒横径25~27毫米;每穗9~11克的中小粒不超过5%,果皮中厚
成熟
果粒 充分成熟果粒≥98%
色泽 无核白色泽黄绿色,坚实、有弹性、丰满,果粉完整,果色均匀一致 红地球果皮色泽鲜红,坚实、有弹性、丰满,果粉完整,鲜红果占95%,耐贮耐运
风味 味甜、爽口、有清香,汁多肉脆,具有本品种固有的风味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标
无核白 红地球
含糖量 18~23% 17~20%
含酸量 0.3~0.5% 0.4~0.6%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敦煌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敦煌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特产:驴肉黄面
嘉峪关洋葱

甘肃省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西部,距离著名的国家AAA-旅游景区天下雄关-嘉峪关关城30公里。新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312国道和兰新铁路从境内穿越而过,并有航班可直飞、
西安、
兰州、
乌鲁木齐、
敦煌等地,货物运输方便快捷。新城镇土地肥沃,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属典型的戈壁沙漠气候,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有利于
洋葱等鳞茎类蔬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是甘肃省优质洋葱的主要产地。
嘉峪关洋葱
甘肃
嘉峪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嘉峪关洋葱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文殊、峪泉3个镇,17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8°4′~98°36′,北纬39°38′~40°38′
AGI2010-03-00282
嘉峪关洋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特产:嘉峪关野麻湾西瓜嘉峪关野麻湾西瓜
嘉峪关野麻湾西瓜

嘉峪关野
麻湾西瓜 甘肃 嘉峪关市
农业技术推广站 嘉峪关市新城镇横沟、野麻湾、长城、新城、中沟、观蒲、泥沟7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8°04′00″~98°36′00″,北纬39°38′00″~40°38′00″
嘉峪关野麻湾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特产:菊花牛鞭
宕昌党参

宕昌县是党参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在6万亩左右,是宕昌五大主导药材之一,该县的官亭、狮子、竹院等乡镇主产多年生的
纹党,好梯、
南阳、韩院等乡镇主产当年采挖的白条党,均采用无公害化种植,品质优良,深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
宕昌党参 甘肃 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 宕昌县好梯乡、韩院乡、南阳镇、兴化乡、竹院乡、狮子乡、新寨乡、官亭镇、两河口乡等9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6′00″~104°47′00″,北纬33°55′00″~34°02′00″。
宕昌党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特产:哈达铺当归
哈达铺当归

哈达铺
当归 甘肃
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 宕昌县哈达铺镇、阿坞乡、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
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等13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00″~104°08′00″,北纬33°46′00″~34°23′00″。
哈达铺当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特产:宕昌红芪
瓜州西瓜

《前汉书·地理志》记载:“
敦煌,中部都尉治部广侯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师古曰即春秋左氏传所云允姓之戎居瓜州者也。其地今犹出大瓜,长着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后人附会张骞出使西域故事,传说西汉张骞(?—前114年)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经
嘉峪关至一地,身染重病。后听一郎中之言,食用西瓜,病得痊愈。为了纪念这个地方,取名“瓜州”。
瓜州县在西瓜种植上不断探索引进高效立体栽培技术,积极推广小拱棚早熟西瓜套种蔬菜、棉花的种植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在西湖、瓜州、南岔三乡镇共发展小拱棚西瓜立体套种面积680多亩,西瓜主栽品种全部采用抗枯早冠龙等抗病、早熟、优质品种,种植的西瓜较露地栽培提前20-25天成熟,已于6月中旬全面上市销售,每公斤最高售价达到了2.4元。据测算,每亩地西瓜收益可达3500-4000元,加上棉花、蔬菜等收益,亩综合效益可达5000元以上,比大田西瓜每亩多收入2000元,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瓜州西瓜 甘肃 瓜州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瓜州县瓜州乡、西湖乡、南岔镇、锁阳镇、布隆吉乡、河东乡、三道沟镇、腰站子乡、梁湖乡、广至乡10个乡镇5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4°45′00″~97°00′00″,北纬39°52′00″~41°53′00″。
瓜州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特产:瓜州棉花
岷县黑裘皮羊

岷县黑裘皮羊产于甘肃洮河和岷江上游一带。产区位于甘肃武都地区的西北部,地处洮河中游,是甘肃
甘南高原与
陇南山地接壤区。海拔一般为2500~3200米,山峰在3000米以上。气候高寒,年平均气温为5.5℃,最低(1月)气温平均为-7.1℃,最高(7月)气温平均为15.9℃,无霜期为90~120天,年降水量为635毫米,7~9月份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蒸发量为1246毫米,相对湿度,夏、秋季为73~74%,冬、春季为65~68%。洮河干流在岷县境内自西向东、向北流过。南有达拉岭,北有木寒岭和岷山三个草山草坡地带,植被覆盖度好,是放牧的好草场。牧草以禾本科为主,还有柳丝灌木及部分森林草场。农作物有春小麦、蚕豆、青稞、燕麦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产油料和
当归。
地理分布
岷县黑裘皮羊主要分布在岷县境内洮河两岸、宕昌县、临潭县、临洮县及渭源县部分地区。
品种特征
岷县黑裘皮羊体质细致,结构紧凑。头清秀,鼻梁隆起,公羊有角,向后向外呈螺旋状弯曲,母羊多数无角,少数有小角。颈长适中。背平直。尾小呈锥形。体躯、四肢、头、尾和蹄全呈黑色。
品种性能
岷县黑裘皮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56.2±0.7厘米,58.7±0.7厘米,76.1±0.9厘米,31.1±0.8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54.3±0.3厘米,55.7±0.3厘米,77.9±1.0厘米,27.5±0.3公斤。岷县黑裘皮羊主要以生产黑色二毛皮闻名。此外,还产二剪皮。羔羊初生后毛被长2厘米左右,呈环状或半环状弯曲,生长到两个月左右,毛的自然长度不短于7厘米,这时所宰剥的毛皮称二毛皮。典型二毛皮的特点是:毛长不短于7厘米,毛股明显呈花穗,尖端为环形或半环形,有3~5个弯曲。好的二毛皮的毛纤维从根到尖全黑,光泽悦目,皮板较薄。皮板面积平均为1350平方厘米。二剪皮是当年生羔羊,剪过一次春毛,到第二次剪毛期(当年秋季)宰杀后所剥取的毛皮。其特点是:毛股明显,从尖到根有3~4个弯曲,光泽好,皮板面积大,保暖、耐穿。其缺点是:绒毛较多,毛股间易粘结,皮板较重。岷县黑裘皮羊每年剪毛两次,4月中旬剪春毛,9月份剪秋毛,年平均剪毛量为0.75公斤。羊毛用于制毡。
岷县黑裘皮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下一特产:岷县蕨麻猪
榆中蒜苗

榆中县南部二阴地区气候冷凉湿润,生产蔬菜病虫害轻,农药污染轻,具有生产无公害蒜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据实验,在不同地区,相同水肥条件下,蒜苗在二阴地区增产可达20%~30%,并且杆粗、叶绿,品质优于其它地区。一般亩产萤为5000—12000kg,产值2500—3000元。
下一特产:榆中西兰花
榆中西兰花

榆中西
兰花所特有的花蕾细密、深绿色、花球紧实,呈蘑菇状、球面凹凸小、翠绿秀丽、不易空心,外形美观,品质鲜嫩,绿色营养的独特品质与其产区所处的黄金纬度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密不可分。
甘肃省榆中县地处西北的黄金种植区,县域内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风力小,栽培区内无工业污染企业,是天然的绿色蔬菜种植区域,产区四季分明,冬季冻土层度最深达51厘米,病虫害越冬死亡率较高,来年土壤病虫害基数较低,易于防治,且农药用量少,这为榆中西兰花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榆中西兰花采用无公害蔬菜操作规程,保证了榆中西兰花的绿色安全品质。
下一特产:榆中莲花菜
通渭荞麦

甘肃省通渭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生态条件差,属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区。荞麦是我县主要的复种作物,其抗旱、耐瘠性强,生育期短,营养价值独特,不仅是一种备荒救灾作物,而且还具有开发保健食品的广阔前景。长期以来,荞麦被视为小宗作物,由于对其科研与生产不重视,致使品种混杂,耕作粗放,产量一直低而不稳,加之荞麦的深加工和出口商贸滞后,荞麦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生产没有形成规模。
下一特产:通渭红豆草
庆阳荞麦

养麦是淀粉粮食中营养最丰富的中性植物,其蛋白质含量远远超过大米和小麦,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可以降低血糖、血脂和尿糖,解热降燥,常食对治疗高血压、脚气、糖尿病有益,是良好的天然保健食品。近年来,荞麦的工业化加工日趋兴旺,各种方便食品、半成品、白裸珍子等畅销不衰,荞麦粉、苦荞面、荞挂面、荞麦白
珍珠等精美产品上市,倍受青睐。
荞麦的庆阳民间风味美食主要有荞剁面、荞珍凉粉、养面卷卷、荞面饴铬、养面搅团等。荞剁面的制作,堪称庆阳民间一大绝艺,将荞麦脱皮成白裸珍子,磨成千白面粉,温水拌和,软硬适中,拍成薄面张,再用特制剁刀,双手剁成细丝,人沸水煮熟,捞出后浇灌羊肉臊子食。不但具有浓郁的庆阳民间风味,而且观剁艺、听剁声、吃剁面,眼、耳、口福皆可享受。
下一特产:庆阳刺绣
永昌啤酒大麦

甘肃省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中东部,海拔1 452—2 400 m,年平均气温4.8℃,年降水量185 mm,无霜期134 d,≥10℃的平均有效积温为2 011℃,灌溉便利,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
啤酒大麦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优质啤酒大麦适宜的生产基地。
近年来,永昌县立足地域优势,按照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走龙头带基地连市场的发展思路,大力培植啤酒大麦产业,成为全国啤酒大麦生产与加工第一县,并被列为全国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
永昌啤酒大麦 甘肃 永昌县农业特色产业办公室 永昌县城关镇、焦家庄乡、朱王堡镇、水源镇、六坝乡、东寨镇、新城子镇、红山窑乡、南坝乡、河西堡镇等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4′00″~102°43′00″,北纬37°47′00″~38°39′00″。
永昌啤酒大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下一特产:骊靬金鳟鱼
会宁马铃薯

甘肃省会宁县境内土壤疏松、含钾丰富,昼夜温差大,马铃薯病害轻、退化慢,境内没有工业“三废”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轻,马铃薯无公害、薯块大、淀粉含量高、耐运输贮藏、品种品质优。
下一特产:砂田西瓜
天水甜玉米

近年来,
秦州区把
甜玉米种植作为一项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生产的甜玉米罐头食品2007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不断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下一特产:里脊
张掖玉米种子

甘肃省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正式收到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张掖具有玉米种子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超过4.5亿公斤。
张掖市种子行业协会正式收到国家商标局颁发的“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这是该市第一个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种子地理证明商标。记者了解到,近10年来,张掖市种子产业发展经过试验示范、基地壮大和市场化改革三个阶段的发展,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玉米制种大市。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制种业产值突破24亿元,能满足国家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保证了全国大田玉米生产用种安全。该市农民年人均玉米制种纯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主产区农民人均玉米制种收入达4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产业化经营鼓农民钱袋
张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张掖玉米种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下一特产:大馍馍
临夏回族砖雕

临夏回族砖雕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
工艺品,在
西北地区颇负盛名。当地的寺院庙观、馆舍建筑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大门
通道、屋脊栏杆等处,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砖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临夏回族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年间就已产生,到了明代,工艺发展成熟,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湛细致,构图严谨典雅,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1980年,在
临夏县南龙发掘出一座金代砖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从墓内出土了大量的砖雕作品。其中的《龙腾图》、《仕女图》、《飞天》等,虽然
雕刻技术不如现代精细,但所刻的人物、动物、花卉图案等,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临夏砖雕(亦称
河州砖雕)是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一种实用艺术,它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
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
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了,而红园和坐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风采和精湛技艺,因此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下一特产:广河皮衣
油爆驼峰
油爆
驼峰是晋朝安隆年间,西凉王李暠离
敦煌居
酒泉时,酒泉厨师为李暠烹制的一味佳肴,距今已1500 多年,流传甘肃各地。历经各地名师巧手不断改进提高,烹制愈为精细,刀工愈为讲究,已远非当年李凉公所食可比。
[油爆驼峰关注指数:486]
山盟海誓

是
酒泉宾馆的厨师研究创造的一道名菜。将本地特产
驼掌与
海参同置一盘。驼掌嫩黄软烂,海参光亮美观,吃起来不腥不腻,鲜美可口。同时,这两种各具特色的山珍海味相得益彰,犹如一对山盟海誓,终身相伴的情侣,故名。
下一特产:酒泉酒
驴肉黄面

驴肉
黄面是
敦煌的一道名吃,号称中华一绝,敦煌市内顺张驴肉黄面馆是驴肉黄面代表。在敦煌,对吃流行一句话: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也就是说,在沙漠边缘的敦煌城,最好吃的是驴肉。
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操作也非常不易。驴肉黄面吃起来开胃解腻,清热解烦,令人食欲大增。莫高窟156窟(宋)壁画上就有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可见其历史悠久。
下一特产:敦煌邮品
敦煌邮品
敦煌邮品包括邮票、名信片、邮册、首日封、纪念邮戳等。内容取材于博大瑰丽的敦煌石窟艺术,将迷人的壁画、精美的彩塑、古老的建筑和敦煌遗书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浓缩汇集于方寸之间,深受国内外集邮爱好者青睐。邮票题材主要有飞天、经变、供养菩萨、建筑以及故事画狩猎、战斗、农耕和出行场面等,名信片主要以敦煌风光和敦煌壁画为主。邮册分专题册、中高档册和豪华册4种。首日封含丝绸封。敦煌邮品以其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集邮爱好者和中外游客争相收藏的热门邮品之一,也是宣传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的好形式。
[敦煌邮品关注指数:486]
沪齿馍

沪齿馍的做法独特,先将豆粒状砂石烧至极热,然后在上烙制面饼。面粉调制讲究,拌有
香料、精盐、清油,擀成圆饼,饼中心划开三刀,上石子锅烘烤至熟。馍形似炉齿,脆香可口,便于携带。
下一特产:静宁早酥梨
香饭

香饭现叫
西北大菜。
张掖谚语云:唱戏凭的腔,筵席看香饭。据说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这道名菜,是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葱蒜未掺进去,拌匀,加调料、食盐,并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搓成圆条,用油炸熟,叫卷肝子。再将卷肝子切成圆片,拼码在碗内,加调料葱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汤蒸好后,扣于另一大盘内,加鸡蛋索子,浇上汁子烹调而成。
 |
大蒜是民乐的特产之一,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有“大蒜之乡“的美称。民乐紫皮大蒜以个大、瓣肥、汁多、味辣、易剥皮而出名。旧时,因地处偏僻,贸易不畅,仅在洪水城郊种植,且种植数量不多,产品多为自食或馈赠亲友。清、民国时期,大蒜产量有所增加,年总产量数十万市斤,除自食外,部分产品还销往邻县。民乐紫皮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甘肃省民乐县南丰乡、永固镇、洪水镇、-乡、三堡镇、六坝镇、顺化乡、丰乐乡、新天镇、南古镇等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详细]
|
 |
原产吉林延边地区系苹果与梨的杂交产品,1968年引入民乐栽植,苹果梨在民乐三类地区沙性土壤、光照丰富、日温差高等独特的自然摇蓝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品味,具有色泽鲜艳、果面光亮、皮薄肉细、质脆汁多、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极耐贮藏等特点,多次蝉联全国梨品第一名,被誉为“中国一代梨王”。…… [详细]
|
 |
灰碱面张掖传统的灰碱面是用手工擀制。将上好的面粉用盐水加用灰草烧成的灰碱和好,反复揉搓后,拼成薄薄的面皮,撒一层豆粉,折成三指宽的一叠,用刀细细切过,轻轻抖散,松松地拧成一绞,摆放整齐。吃时用白水煮熟,捞进凉水中浸过。煮出的面条薄细均匀,微微发黄。按所需多少捞进碗中,拌上菠菜豆腐、黄瓜丝,或肉炸酱,再加上油泼辣子和蒜泥,调上陈醋,口感柔韧滑爽。灰碱面是张掖农村待客的上食,也是判断姑娘和媳妇做饭手艺的一个标志。新婚第三天新媳妇的“试刀面”即指灰碱面。…… [详细]
|
民乐热点特产:
 |
羊肉小饭将面擀好切成面丁,下入用牛羊肉煮好的汤里,加入薄肉片、粉皮、各种调味品,再配以香菜、葱丝,是张掖人早点中的风味食品。…….[详细] |
|
 |
臊面臊面为面与汤分作。传统的臊面,将和好的面手工薄擀细切,形似韭叶,沸水煮捞。地道的躁面汤用鸡汤,配各种调味品和水粉勾制,使汤汁粘稠。捞面浇汤,佐以肉片、葱花、香菜、豆腐干。臊面是张掖百姓价廉、实…….[详细] |
|
 |
炮杖子将揉好的面拉开拉细,然后揪寸段于开水中煮熟捞出,用凉水激过,拌菜即食。因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随着蔬菜种类增多和面食做法的交流,在民间和街头餐馆中,也有面煮八成熟后,捞入炒勺,拌肉丝、寸段蒜…….[详细] |
|
 |
香饭现叫西北大菜。张掖谚语云:唱戏凭的腔,筵席看香饭。据说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这道名菜,是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葱蒜未掺进去,拌匀,加调料、食盐,并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搓成圆…….[详细] |
|
 |
在羊肉汤或牛肉汤中加入羊肉或牛肉薄片,加豆腐、粉皮、面筋,用淀粉勾芡,加盐、葱花、蒜调成汤。再将麻花掰成小块放入汤内,泡软搅匀,就是糊馎。边吃边烩,清香可口,是张掖百姓喜爱的风味小吃。…….[详细] |
|
 |
南古乡柳谷城村:柳谷奇石出名。 柳谷瑞石,又名柳谷涌石,柳谷异石或柳谷元石。 柳谷瑞石的由来 柳谷,地名,即今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古镇的柳谷村,有“瑞石之乡”之称。“开石文字”的传说 早在一千…….[详细] |
|
下一特产:糊馎
糊馎
在羊肉汤或
牛肉汤中加入羊肉或牛肉薄片,加豆腐、粉皮、面筋,用淀粉勾芡,加盐、葱花、蒜调成汤。再将麻花掰成小块放入汤内,泡软搅匀,就是糊馎。边吃边烩,清香可口,是
张掖百姓喜爱的
风味小吃。
[糊馎关注指数: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