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做的糕点,琳琅满目的干果……在超市里,各式各样的散装食品非常诱人。可是记者连日来走访呼和浩特市一些大、中型超市后发现,不少超市的散装食品标签如雾里看花,让消费者心里没有了底。而超市对此表示,消费者了解散装食品相关信息,应以合格证为主。
买来散装食品不敢吃
“逛超市时,看着散装的锅巴很好吃,价格也不贵,便买了一些。可回家吃过之后才发现味道不对,看包装袋上也没有生产日期,最后只能扔掉了。”6月23日,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孙丽向记者反映。
据孙丽介绍,几天前,她与丈夫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大型超市购物。当两人走到食品散装区时,向来爱吃锅巴的孙丽便拿袋装了一些。回家之后,当孙丽拿出锅巴吃的时候,发现锅巴味道很不对,仔细看锅巴的颜色也泛黑,这时,孙丽才想到了看生产日期,可在袋上的外标签上,除了价格及重量外,根本没有生产日期。无奈之下,孙丽只好扔掉了。
无独有偶,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八一市场的刘娜在逛超市时,看到超市内的现制面包搞促销,一个面包比平时的价格便宜了近1元钱,在询问了销售人员面包是不是新鲜并得到销售人员的肯定回答后,她就买了两个回家,准备给孩子当早点。第二天当孩子吃了几口后,便告诉她有馊味,而她自己品尝之后也觉得味道不对,便不敢再给孩子吃了。“过后看了一下,面包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根本看不清楚,具体哪天生产的也不知道。”刘娜气愤地对记者说。
标签贴得有点乱
6月24日,记者在位于兴安北路的北京华联超市内看到,许多散装食品的标签存在一个商品两个不同标签的情况。
记者在该超市的散装食品销售台前看到,每个散装食品都有两个标签,一个是厂家自带的合格证,另一个是该超市根据厂家合格证设立的产品信息标签。记者看到,散装杏条,超市标签上的信息是:生产日期6月5日,厂商是河北某公司。而旁边紧贴着的食品合格证上的信息是:生产日期2月5日,而厂商却变成了保定市某果脯厂。山楂条,超市标签上的生产日期是5月25日,产品合格证上的生产日期是2月25日。
“这咋一个商品两个标签还不一样啊?”记者问一位销售员,该销售员低头仔细看了一下说:“你看的真仔细,我还真没注意,可能是没来得及换吧。”“那这两个究竟哪个是这个杏条的标签啊?”记者问,销售员对记者说:“不清楚。”销售员说完后便转身离开了。
随后,记者在该超市的另外几个散装食品的销售台前看到了同样的情形,基本都是产品合格证和超市信息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不同。
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放
“这个面包特价销售啦,买一送一。”6月22日,记者在位于新华大街的美特好超市看到,一个木架上放着十几个正在特价销售的面包。
这些特价面包每2个用透明胶带绑在一起,有的面包有生产日期,有的面包没有生产日期。既使2个都有生产日期的面包,也不是同一天生产的。当记者看到一个面包是6月18日生产,保质期是到6月22日时,便向销售人员提出了这么热的天,4天的保质期已经到了保质期限,还能不能吃的疑问,销售人员只是模糊地回答:“只要是保质期内就没问题,你现在买回去就吃,应该不会有问题的。”而当记者提出那些没有标生产日期的面包时,销售人员很肯定地告诉记者,面包标签可能是掉了,绝对是在保质期内的。
随后,记者在另外几家超市走访时发现,类似面包、果丹皮等小食品中,有许多食品的生产日期都不是同一天,却被摆放在一起销售。记者在中山西路一超市的现制面包处,随手拿起3包面包,仔细看发现生产日期都不同,分别是“6月20日”、“6月22日”、“6月19日”。“这些面包日期咋不一样啊?”记者问销售人员。“都是同一种面包嘛,你挑日期最近的就行了。”销售人员回答。
误把包装日期当生产日期
“我在买散装食品时,销售人员称完重之后打一个标签,上面有日期,我因为没太注意,竟然误把包装日期当生产日期了。”说起在超市买散装食品的经历,家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韩女士对记者说。
韩女士告诉记者,她平时总喜欢到大的超市购物,但最近在给孩子买现制的面食时发现,销售人员打出的标签只有标价、包装日期及保质期,而生产日期之类的信息却没有。“吃的东西和其他商品不一样,万一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些东西应该严格把生产日期和配料等写出来。这样不清不楚的,让人心里真没底。”韩女士说。
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刘先生说起散装食品时表示,超市散装食品相对以前好了很多,已经开始使用一些标签注明散装食品的一些信息,可这些标签还是不够严谨。“平时去超市我比较注重食品的生产日期等信息,感觉虽然现在超市做的比以前好多了,可还是有一些问题。由于最终打出来的标签上都没有生产日期,反而是包装日期,这样特别会让人误会。”刘先生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散装食品,超市工作人员通常都是在称重后,往塑料袋上贴上一个标签。标签上的日期显示的基本都是当天的日期,而不是生产日期。而很多消费者在超市购买散装食品时,很少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基本上都将包装日期误当成生产日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