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质量监督

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颁证授牌会在贵阳隆重召开

时间:2011-12-14 10:13:11   作者:

11月23日,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颁证授牌会在贵阳隆重召开,副省长谢庆生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伟力代表省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报告2011年名牌评价工作情况,省质监局副局长徐国骏主持会议并宣读贵州省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决定。省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28个厅局、各市(州、地)政府领导出席会议,获得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对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的98家企业的157个产品进行了授牌,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永红食品有限公司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2011年全省共有244家企业的352个产品申报贵州名牌。经过审查,共有171家企业的268个产品符合申报基本条件,参加了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创我省名牌产品申报数量历年来的新高,分别是2008年参加评价的企业数和产品数的2.4倍和2.9倍。依据《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方案》,经省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评定,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宏福牌磷酸一铵”等98家企业的157个产品为2011年贵州名牌产品。

  谢庆生副省长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名牌战略推进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我省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工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抓手,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途径。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任务,搭建用名牌整合资源的平台,走出用名牌提升产业的新路,以超常规的举措,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强力推进名牌战略,努力形成一批代表贵州产业和区域优势、代表贵州企业竞争力、代表贵州并享誉全国乃至享誉世界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充分发挥名牌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聚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谢庆生副省长指出,大力开展质量兴省是推进我省名牌战略的重要基础。今年8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与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开展质量兴省活动,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合作备忘录》中提出,国家质检总局将在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我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提高我省质量水平,增强我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作为落实《合作备忘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实施名牌推进战略。打造名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要把产业发展、质量建设、品牌培育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成长壮大一批、巩固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对白酒、化工、旅游商品、特色食品、烟草、冶金、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民族制药、建材等我省重点产业及特色产业的名牌产品培育发展。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创立名牌的动力,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我省名牌群体,做强作大我省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要积极组织开展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争创活动。要重视对我省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品牌的意识和责任,努力把“贵州制造”打造成优质产品的标志。要打造名牌,推进我省名牌战略的实施成效,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以质量振兴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质量兴省活动的实施。

  谢庆生副省长强调,加快我省名牌战略推进工作刻不容缓,要切实加大对我省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强化质量意识,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对省名牌产品企业的有效监管;树立积极监管理念,加强服务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实效,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名牌战略,提升我省产业化水平,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部门协同的品牌战略推进体系。

  张伟力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了我省今年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的六个特点。一是规模总量进一步壮大。今年157个产品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是1997年我省开展名牌评价工作以来最多的一年。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评出贵州省名牌产品848个。二是产业覆盖进一步拓展。欧比牌手机、凯山牌水量调节装置等作为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领域的代表首次入围贵州名牌。三是民营企业名牌比重显著提高。今年入围贵州省名牌产品的民营企业产品共83个,占全省名牌总数的52.9%。四是民族特色工业产品崭露头角。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中,丹寨硒锌米、石阡苔茶等民族地区的产品达11个,展示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五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今年入围贵州省名牌产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达到41个,占全省名牌产品总数的26%,显示出我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制造业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中,2010年我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27,比2009年提高了0.55,排名全国第15位。六是评价方案进一步完善。2011年重新修订发布实施的《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方案》,提高了对企业发展评价的分值权重,引入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指标,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思路,提升科技含量,拥有知识产权, 通过创名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张伟力局长分析了我省名牌产品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名牌产品数量规模总体偏小。名牌的总量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省市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1997年至今,我省累计评出的名牌产品为848个,四川省仅2010年评出的名牌产品就达到972个。二是名牌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较少,日用消费类产品少,缺少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的强势龙头名牌,更没有像“海尔”、“格力”这样的国际大品牌,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企业梯队储备。三是名牌产品区域发展不平衡。以今年评出的名牌产品为例,贵阳和遵义两个地区的名牌产品占了全省名牌产品总数的77.1%,黔南占10.2%,其他六个地区的名牌产品总量不足13%。四是区域特色经济缺少名牌产品的有效支撑。食品、白酒、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中名牌产品不多,区域特色经济还缺乏名牌产品强有力的支撑 。如茶叶、白酒(除茅台外)名牌较少,品牌带动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五是服务业名牌创建工作还未起步。在超市、物流、宾馆饭店、旅游景区等服务领域开展服务名牌的评选工作还没开展,服务业名牌的创建工作尚需加强。因此,我省名牌培育和创建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倍加努力。

  最后,张伟力局长就进一步做好我省名牌的培育和创建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引导培育作用,加强对名牌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认真组织实施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各项争创名牌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广大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共同努力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评价、保护和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强力推进名牌战略。二是积极营造名牌培育发展环境。进一步营造政府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关注名牌培育和创建的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大对名牌培育和创建的宣传力度,提高名牌产品、企业的知名度,正确引导消费,形成宣传名牌、消费名牌、发展名牌的良好氛围。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区域名牌、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提高我省名牌产品保护工作水平。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名牌推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创名牌的主体,既是名牌的创造者,也是名牌发展的受益者。企业要牢固树立名牌意识和竞争意识,坚定不移地走名牌发展之路。企业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名牌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建立人才培养的科学机制,大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加大技术进步投入,积极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的攻关与突破,大力运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升名牌产品档次和水平。四是进一步拓展名牌产品培育和创建领域。除工业产品外,要积极探索和推进超市、物流、宾馆饭店、旅游景区、物业管理等服务业行业的名牌创建工作,通过服务业名牌的培育和创建,不断推进全省服务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彰显和提升多彩贵州的特色和神韵,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五是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机制。结合我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方案》,改进名牌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以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产品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好地发挥名牌战略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为贵州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发展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谢庆生副省长在大会上讲话

张伟力局长在大会上讲话

为获得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的企业授牌

会场全景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