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品安全办专项整治问计专家
“吸取欧洲‘马肉风波’教训,建议将食品原材料监管纳入今年即将开展的四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2月18日,在全省食品安全专家座谈会上,省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柏凡建议,要加强源头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强化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病死猪肉危害鉴定方面的标准、四川特色食品地方标准等的研究。
为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囊和参谋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月8日,省食品安全办召开全省食品安全专家座谈会,就2013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重点工作等听取专家意见。会上,专家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惩处打击、食品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做好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强化四川特色食品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推进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立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立实等专家建议,应参照国家和其他省市区的做法,成立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中心,加强风险监测、评估、管理、预警、交流,做好食品安全趋势分析,提高工作预见性,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控制、早排除。
“盒饭、凉菜等目前还无地方标准,火锅底料标准等也需进一步完善,要加快建立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助理黄瑛建议,加强对四川特色产品、主导产品的风险监测和重点整治,比如川酒、川茶、泡菜、调味品、腌腊制品、火锅底油等,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和隐患。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所长何树森建议,强化检验检测能力的规划和建设,根据职能和工作实际,明确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设的方向、目标,明确大、中、小企业食品检测能力建设的要求。专家们特别强调,要加强企业自检能力建设,把好食品出厂关,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此外,专家们还就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发布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将认真吸纳专家们好的建议,以提升食品安全决策的科学性。”省食品安全办主任崔兆全表示,希望专家们发挥好参谋、预警、引导、咨询和攻关作用,省食品安全办将积极搭建平台,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针对倾向性、潜在性、苗头性等问题,加强风险预警监测,做好趋势研判,进一步提高工作预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