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8.26%。2015年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54.24亿元,同比增长51%,从业人员数9350人。目前,在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学科技园区集中了一批服务外包企业,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其中,兰州市服务外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90%以上,骨干企业自主研发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应用产品,运用到政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行业。
2.建筑服务出口形成优势。“十二五”期间,全省建筑行业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14.99亿美元,年均增长5.7%,带动劳务输出人数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境外劳务人员5770人,人均月收入9500元。劳务输出市场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部分国家,主要从事石油化工、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运输项目。中甘国际、八冶公司、中油二建、地质公司等国有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西固四建、甘肃恒利等非公企业近年来也取得较快发展。
3.文化贸易蓬勃兴起。“十二五”期间,以演出、出版和文化产品出口为重点,全省文化艺术产品出口不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集聚区逐步形成,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迄今已走过36年历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范;以《读者》为首的优秀期刊初步打开了欧洲和澳洲市场,读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产品也已实现对外出口;庆阳香包、皮影艺术、剪纸等众多具有浓郁甘肃特色的文化产品也纷纷走向海外。
4.运输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依托矿产资源和能源出口、石油钻机和化工等制造装备出口,陆空运输、国际货代、物流快递、仓储、口岸服务等运输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目前,基本建成了公路、铁路、管道、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国际通道运输网络,兰州、酒泉、天水等大型流通枢纽节点正在快速形成。随着武威至阿拉木图的“天马号”,嘉峪关至阿拉木图的“嘉峪关号”,兰州至汉堡、兰州至日喀则至加德满都、兰州至明斯克的“兰州号”等国际货运专列的相继开行,国际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兰州航空口岸和敦煌航空口岸的对外开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两个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设立,使口岸功能大幅提升,为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中医药服务贸易优势逐步显现。2014年我省被列入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8个试点省市之一,兰州佛慈制药(002644,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入选骨干企业(机构)建设名录。“十二五”期间,通过有计划地组织省内中医专家前往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韩国、丹麦、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义诊、医疗援助、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中医药服务在海外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提升。目前,我省已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马达加斯加建立了3家岐黄中医学院,培养中医100余名,在马达加斯加建立的中医中心运行良好。中医药产品在相关国家的认证注册、中药和医疗器械的出口等工作有序展开。佛慈制药集团在俄罗斯、美国
2/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