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甘肃省“十三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时间:2017-01-17 15:54:26   作者:

  加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西亚及中东欧国家建筑、能源、交通、电力、通讯等领域的调研,掌握国际建筑市场动态,选择和组织具有综合开发能力的建筑企业赴境外进行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重点市场成立分支机构,搜集项目信息并建立快速反应的机制,充分利用政府专项信贷资金并加强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协助完成项目融资。

  积极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相关国家取消或放宽对建筑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走出去”的限制。政府要协助企业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从国别风险研究、安保体系建设、保险体系建设三方面给予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充分利用我省各个层次专业或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加大对建筑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配套服务工作力度,提高出国劳务人员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与国内外工程承包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

  (三)做强特色文化贸易。

  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对外文化贸易业务,鼓励引入社会资本,结合文化事业单位改制,组建大型演出团体。大力扶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定我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评价体系,加大对入选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品牌形象店,搭建贸易平台。

  整合陇货文化精品,把兰州百合、苦水玫瑰、剪纸艺术、陇绣艺术、文化香包、民族服饰等特色产品进行文化包装,实现品牌化营销,打造华夏文化特色产品贸易集群。重点培育一批文化服务品牌,在出版方面,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实际,翻译出版一批适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甘版图书,大力推动甘版精品图书走出去;在演出方面,发挥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的品牌影响力,打造一批适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演出,展现甘肃历史、文化和民俗的系列舞台精品剧目,带动我省文化走出去。

  以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基础,积极争取建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使之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文化中心,吸引省内外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文化企业入驻,形成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成为丝路文化产品进出口的集散中心,并建立以丝路文化产品交易为特色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全力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促进和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到2020年,力争建成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培育3—5家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文化企业,壮大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有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在兰州、敦煌等地建设一批对外文化贸易集聚区,使我省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得以扭转。

  (四)大力促进运输服务贸易。

  抢抓“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机遇,加快我省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通道建设,将我省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兰州国际机场全货机支持政策的实施落地,填补我省航空领域全货机空白。加快甘肃省航空货运口岸的建设,建立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货运口岸,力争在嘉峪关设立航空口岸;加快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建设,积极推进在兰州、武威设立铁路口岸,在兰州等具备条件的市州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中川机场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设立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肉类等指定口岸,加快运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武威进境木材集中监管区。

主办单位: 甘肃工合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 备案号:陇ICP备17004427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905号

联系电话:0931-4128982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统办一号楼